“今年檸檬行情好,現在均價在三塊左右了。”10月26日,在四川資陽市安岳縣龍臺鎮(zhèn)花果村廖福倫家中,數千斤裹著紙袋的檸檬堆滿了屋子,隨著廖福倫熟練的扯袋子動作,一顆顆金黃的檸檬伴隨著特有的清香,展現在了眾人眼前。
近日,國家農業(yè)農村部公示了2021年全國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十億元鎮(zhèn)和億元村名單,四川共有5個鎮(zhèn)、19個村入圍。其中,安岳縣花果村和石筍村(現兩村經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合并為花果村)是資陽市僅有的入圍村。
如此驕人的成績,花果村是如何做到的呢?
“現在種水稻畝產一千多斤,一斤售價一塊五左右;種檸檬畝產三千多斤,一斤售價三塊左右,這就是為什么我把家里面的地都種了檸檬。”廖福倫家里的七畝地都種植的檸檬,今年預計收入五萬多元。而在花果村,類似的不止廖福倫一家。
在村民祝光吉的檸檬地里,明年將滿八十歲的老人依然精神抖擻,手持剪子,背著背簍,靈活的在檸檬樹枝丫間穿梭,不一會兒,便摘滿了一背簍檸檬。“我是從1999年在政府的牽頭下開始種植的檸檬,開始大家都有顧慮不愿意種,后來看我種檸檬掙了錢后,就都開始種起來了。”談及最開始種檸檬的情況,老人滿臉笑容地說到。
祝光吉家中不僅種了二十多畝檸檬,還在龍臺鎮(zhèn)黨委政府的指導下修建了一個四百多平方米的凍庫,能儲存檸檬近二十萬斤,為檸檬錯峰銷售提供了堅實保障。“我家里面凍庫是2013年修建的,凍庫修好后,檸檬可以儲存到第二年4-5月銷售,價格比應季銷售高接近一番。”祝光吉介紹道,去年他家檸檬銷售純收入達17萬元,今年已經以2.8元一斤的價格,銷售了一萬多斤檸檬。接下來的部分檸檬可能會根據市場情況,采取冷藏保鮮的方式錯季銷售。
“花果村現有耕地三千余畝,檸檬種植面積三千余畝,全村幾乎能種的地都種植了檸檬。”花果村黨總支書記蔣明龍是土生土長的花果村人,在他成長的記憶中,接觸最多的就是檸檬。據他介紹,花果村是安岳檸檬的發(fā)源地,現存最大樹齡的檸檬樹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發(fā)展種植的檸檬樹,樹齡已快滿一甲子;經過數十年的發(fā)展,花果村已經有四十余家檸檬營銷企業(yè)、六家加工企業(yè),初步形成了檸檬產研銷于一體的市場體系,保證了花果村檸檬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在花果村的四川鑫檸樂果業(yè)有限公司車間內,近百名工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對檸檬進行拆袋、分選、包裝等作業(yè),這些檸檬鮮果將按照不同等級和品類分裝,精準銷售給有不同需求的客戶,主要銷往國內各大商超以及俄羅斯、阿聯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心
“我們擁有世界先進的自動化分選線,每小時處理檸檬鮮果達20噸,一天處理量可達200噸。”鑫檸樂果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雄說,作為花果村的本土企業(yè),他將持續(xù)致力于拓寬國內外檸檬銷售渠道,解決花果村村民檸檬銷售的后顧之憂,共同為檸檬產業(yè)的高效發(fā)展而努力。
據龍臺鎮(zhèn)副鎮(zhèn)長陳大洪介紹,在下一步的鄉(xiāng)村振興工作中,龍臺鎮(zhèn)將以花果村為藍本,持續(xù)推動檸檬產業(yè)健康發(fā)展,以檸檬產業(yè)帶動鄉(xiāng)村振興,力爭打造更多的鄉(xiāng)村特色產業(yè)億元村。
當下,漫步在花果村,入眼所及的皆是檸檬樹,鼻間縈繞的皆是檸檬香,耳畔所聞的皆是檸檬帶來的歡聲笑語,小小的檸檬果,在花果村村民們數十年的辛勤耕耘下,真正成為了致富增收的“黃金果”。(記者:黃陶旭 朱國強 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