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樹的道路就叫林蔭道。林蔭道,指的是道路兩側(隔離帶)各種植一排以上行道樹形成的林蔭覆蓋空間。南山路、北山街、馬塍路……這都是市民熟知的林蔭道。在城市中,林蔭道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園林部門做過一個直觀的實驗,夏天的同一時段,南山路全光照的路面溫度為55℃,而南山路懸鈴木樹蔭下的路面溫度為33℃。林蔭道的降溫效果顯著,也符合大家的身體感受。
在夏天,林蔭道為路人撐起了天然的“遮陽傘”。林蔭道既能降低城市的“熱島效應”,還在減輕道路噪音、凈化空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市不斷新建林蔭道,原有道路在完成改造提升后,也及時補種了行道樹。如今,我市已有約57萬株行道樹,行道樹多為香樟、黃山欒樹、懸鈴木、銀杏等美麗的樹種。越來越多的市民白天在林蔭道上穿行,晚上伴著林蔭道入眠。
林蔭道不僅能阻擋熱浪,還具有景觀、美學等價值。例如北山街的綠蔭掩映著民國時期的建筑,陽光斑駁中,讓人靜心放松。秋天的林蔭道五彩斑斕,很多人踩著樹下的落葉,走過最美的風景。林蔭道也是宜居宜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充滿吸引力的“生態名片”。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條路要成為林蔭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最近幾年,我市一些道路進行了改造提升,補種的樹木要形成綠蔭,還需要一段時間。園林部門統計,從我市的氣候環境看,一株行道樹在3—5年成型,是很理想的狀態。一方面,園林部門應當選擇成型較快的樹種,爭取早日為市民送上夏日清涼。另一方面,大家也應當對樹木的成長多一些耐心,同時要愛護每一棵樹、每一片綠地,讓今天的綠意成為明天的涼意。
唐詩道:“綠樹陰濃夏日長。”在此卻要說:“綠樹成蔭夏日涼。”在這個特別酷熱的夏天,我們更加能體會林蔭道的重要。林蔭道為城市增添了陰涼,提供了生態、景觀等多種功能,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要建好、保護好林蔭道,讓它們伴隨著我們一路清涼,不斷豐富我們這座城市的人文底蘊,讓全體市民共享高品質生活。(評論員 王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