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塘島鄉黃灣塘象山海洋生物產業園的北歐(中國)鮭魚RAS陸基養殖場繁殖廠房內,外方技術人員正小心翼翼地把魚卵投放在孵化托盤內。只見緩緩的水流經生物過濾池、紫外線殺毒、曝氣池等程序進入孵化器,一顆顆細小圓球狀的魚卵,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分別被安放在16個托盤隔間,開始進入孵化。預計3個月后,首批孵化出的鮭魚魚苗將進入養殖池進行培育。
大西洋鮭魚是三文魚中品質最優的一種,主要分布在挪威等附近海域。“由于大西洋鮭在海水中生長、洄游至淡水繁殖,對水質、水溫等要求比較高。經前期調研,象山沿海區域的水質和環境,非常適合北歐鮭魚養殖。”據漁場養殖經理Ola Froevik介紹,公司聘請海外專業團隊進行運營,今年將陸續從冰島養殖基地引進四批次魚卵,采用世界先進的循環水養殖模式,在九個養殖池進行分批次培育,預計經過24個月可長到5公斤大小,然后就可以上市了。
北歐(中國)鮭魚RAS陸基養殖場是浙臺經貿合作區引進的重大海洋生物產業外資項目,著力在高塘島打造一個全集成商業化大規模的大西洋鮭魚養殖場,分三期建設。一期年產能有4000多噸,三期建好后產能將達20000噸。去年以來,在相關部門和高塘島鄉的協作下,項目已經完成繁殖廠房建設。今年確保完成養殖廠房建設,同步推進配電房、水泵房、污水生物處理池、連廊、海水淡化、室外附屬工程及綠化工程等。
浙臺經貿合作區黨工委委員徐靜芬介紹,大西洋鮭魚首次在象山實現室內封閉規模化養殖,是象山海產養殖技術的一個全新突破,對推動象山海洋經濟縱深發展、促進區域共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