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定增投資正成為公募機構重要的建倉方式。近期,信達澳銀基金馮明遠、嘉實基金歸凱、泓德基金王克玉、招商基金侯昊等知名基金經理旗下產品,紛紛公告參與定增投資。業內人士表示,參與定增往往能夠獲取一定的折價,可以降低持倉成本
相較之下,由于開年以來市場大幅波動,公募基金定增投資也受到了重挫。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的金額呈下滑趨勢,較去年同期已減少一半以上。
上述人士表示,公募參與定增金額較去年下滑是由于今年開年以來市場波動明顯的連鎖反應。機構方面,今年的新發基金難做,中長期的信心不足。上市公司方面,受整體經濟影響,上市公司經營的不確定性也降低了其定向增發的熱情。
公募定增成本總額破百億
較去年同期下滑超一半
2020年和2021年是公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大年,但進入2022年后,隨著A股市場的大幅震蕩波動,機構在2022年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熱情已有所減退,公募基金再參與定增的金額上較去年同期也呈現大幅下滑的現象。
Wind數據顯示,截止至3月24日,今年累計有21家基金公司參與定增投資,公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成本總額為101.41億元,去年同期為291.50億元,參與資金不足去年的一半。
從基金公司來看,Wind數據顯示,易方達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成本總額為17.45億元,據第一位,南方基金緊隨其后,參與定增成本總額達10.43億元。富國、財通、泓德、嘉實等數家基金公司參與定增成本總額都達到了5億以上。
市場人士向作者表示,公募基金參與定增是對企業行業邏輯、標的質地和中長期競爭力的認可,并愿意長期持有。如果長期看好某家公司,以定增的方式繼續買入,具有折扣優勢可以降低持倉成本,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策略。而談及今年公募定增投資低于去年水平的情況,滬上一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造成該現象大致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從上市公司角度分析,一般來說發行人會選擇股價較為平穩且有利于融資環境時發行,相對于2022年開年后的震蕩行情,一些本想定增的公司則會持觀望的態度,暫緩發行。而從機構方面,定增投資有一定的限售期,無法短期博弈。再者,若遇上市場大幅度波動,定增的“折扣”也會因此“打折”。
不過,據Wind數據顯示,去年市場競價發行規模為6300億元左右,目前市場已出預案、待發項目規模約5000億。因此財通基金相關人士預計,上半年競價項目仍將保持高頻發行節奏。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表示,受二級市場走弱因素影響,權益類市場整體表現低迷,定增發行降溫明顯,再者,競價折扣空間下滑壓縮預期收益、審核節奏放緩,公募基金的參與程度較2021年同期下滑。
公募定增偏好消費、
高新技術、醫藥等企業
在定增項目篩選上,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參與較多的定增項目為消費、高新技術、醫藥類企業。
例如,在消費領域,3月以來,招商基金所管理的多只基金參加了安井食品(603345)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認購。除了招商基金,參與安井食品定向增發的基金公司還包括泓德基金、中歐基金等多家公募。
在高新技術領域,諾安成長(320007)參與滬硅產業定增成本總額高達3.17億元,據公募定增金額榜榜首。此外,南方基金也對該上市公司青睞有加,多次參與其定增。
公募定增也偏好醫藥領域,今年年初,老百姓(603883)非公開發行3992.78萬股,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國泰基金也紛紛參與認購。開立醫療(300633)、維力醫療(603309)等生物醫藥類公司也被多只基金抱團持有。
對此現象,上述滬上基金經理表示,這些行業大多是符合國家政策支持,產業邏輯良好,符合未來市場的發展走向,作為流動性要求不那么強的權益資產而言,此類上市公司的就會成為公募基金青睞的行業,同時,這類公司基本面相對較好,按中長線成長邏輯而言,能給予更多信心。
后市定增市場或回暖
各機構仍看好公募定增
雖今年公募參與定增相較于去年降溫不少,但多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開年定增規模回落,主要是受到市場震蕩影響。后市市場逐漸平穩后則會恢復常態,預計下半年定增市場或回暖。同時,在今年成長風格不占優勢的市場環境中,定增投資也將更加考驗投資管理人的投研實力。
財通基金相關人士表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安全大于收益,以組合投資、多資產類別的方式參與定增市場更加重要,因為定增個股投資破發概率或高于以往,定增個股投資的擇時亦比以往更為重要,在組合投資方面,“固收+定增”策略逐漸成為主流機構構建“固收+”策略的新趨勢。
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認為,上半年受制于市場環境,定增表現較往年更弱;下半年,市場情緒有望回暖。當前參與定增,需要嚴格精選中長期成長路徑明朗、業績可以持續兌現的公司。同時,在公司治理、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技術壁壘等方面的篩選要求也要更加嚴格。
中信建投研報認為,A股大幅震蕩,權益類基金回調,由于定增投資具有折價優勢、鎖定期收益和公司募資后外生增長等收益來源,紛紛受到當下公募基金的青睞。一方面,通過定增投資可以優化組合結構,另一方面,用定增標的替換持倉股增厚投資收益,均有效的為投資組合提供了安全邊際。
另一市場人士向作者表示,去年北交所成立,北交所部分上市公司再融資需求迫切,今年或成北交所再融資大年。從最早的精選層設立算起,32家北交所公司距離首次公開發行已過去一年半,很多公司在進精選層時公開發行融資金額并不多,因發展的需要迫切需求再融資,這種需求的集中爆發決定了今年或將是北交所再融資的大年。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研人士持相同態度,他表示,從供給端來看,在上市公司在再融資新規出臺后,融資門檻降低,發行人通過定增融資的規模和比例不斷增長。在需求端,A股市場震蕩波動下,公募基金參與定增項目,可以享受折價發行提供的安全墊,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資金盈利的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