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哥火了,身邊這樣“會來事兒的”破冰無壓力
作為“社交恐懼癥”的反義詞,“社交強大癥”是指在社交方面沒有壓力、放飛自我、游刃有余。沒有心理負擔和偶像包袱,成為人類社交天花板。最近,“社交強大癥”登上熱搜,是因為網劇《云南蟲谷》里的王胖子,因為跟誰都能聊起來,毫無社交障礙,成為該劇的宣傳賣點。
對此,有社恐的網友表示羨慕,“聞到了自信的味道”。有人說,王胖子的強大的社交能力太讓人羨慕了,“如果自己擁有這項能力,在社會交往上就無敵了,如果身邊的親人、朋友、伴侶有這項能力,自己得活得多開心!”
這類人憑借自信、大方、灑脫、總能成為人群中的亮點。不少人覺得,身邊確實有這樣的人,見了面就是朋友,談天說地自然簡單。比如,很多社恐人士對自家小區的了解情況,頂多是知道對門鄰居姓甚名誰做什么工作;而社交達人從入住第一天就熟練地跟小區保安大爺、保潔阿姨搭上話了。
跟誰都自來熟,或患有社交情緒認知缺失癥
那么,所謂“社交強大癥”真有那么神奇嗎?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南京市中小學注冊心理教師韓寧告訴記者,“適當的社交技巧是需要的,但也要警惕,社交強大癥,也有可能是一種社交過度的表現,并不能把它定義為一種病癥。如果非要把它理解為一種病的話,那應該定義為社交情緒認知缺失癥。”
韓寧說,所謂社交過度的情況,是見誰都想說兩句,跟誰都自來熟,在他的人際交往當中沒有不可以交往的人。這一類人非常熱心腸,十分愿意幫助別人。不過,在幫忙中有時候會出現過度幫忙,給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可能也會讓別人對他有一種防備感,甚至一種恐懼感。
過度社交的成因有很多種情況,常見的是擔心自己會孤單、擔心不被大家認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眾多人之中的明星,也是自身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往往表現為討好型人格。
其實,“有距離的社交”才是正常的社交
那么什么樣的社交才是一個正常的社交呢?韓寧說,一個非常簡單的標準,只要不損害自己以及他人的利益,就是對的事。不要因為主動,打亂了別人原有的狀態;也不要因為過度熱情,給別人的生活節奏增添了麻煩。
過度社交有一個名字叫做“熱暴力”,跟冷暴力是相對的。有距離的社交,有場合的社交,不損害自己和他人的社交,這樣的社交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