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日前,公募基金2021年年度報告正在密集披露,值得注意的是,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在最新年報中總結了自己報告期內的投資,并對當前的市場情況進行分析,展望2022年的投資機會。例如傅鵬博、徐彥、丘棟榮、馮明遠等知名基金經理。
具體來看,關于2022年國內宏觀經濟方面,睿遠成長價值基金經理傅鵬博、朱璘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增長成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要方向。政策落實年,貨幣政策、財政預算、新一輪減稅降費是關注焦點。政府多次強調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數字經濟的推廣都是重點方向。
投資操作方面,傅鵬博、朱璘表示,2021年本基金配置重點聚焦于TMT、化工、建材、光伏、新能源等景氣度較高的板塊。組合重點投資于制造業,從制造業產業鏈的景氣度出發,深度挖掘各個細分領域領軍公司的投資機會,考察各公司的發展空間,以及成長的確定性,結合估值方法,以此篩選個股。“總結精選個股的經驗,考察組織架構和內部制度流程是我們投研的重要出發點。”
在2022年的投資規劃上,傅鵬博、朱璘認為“上市公司定期財務報告已進入披露期,我們將結合個股的財務和經營數據,動態優化和調整組合,兼顧集中度和靈活度。本基金仍將以行業景氣度和公司核心競爭力為篩選準繩,結合估值工具,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同時,我們也將努力控制組合回撤,力爭為基金持有人帶來合理的投資回報。”
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期基金經理趙楓,回顧2021年表示,在組合構建時仍然以公司質地和性價比作為兩個最為重要的擇股標準。公司的價值觀、治理結構、競爭壁壘和競爭優勢、研發創新能力等是選擇長期研究標的最為重要的一些考量因素。股票當期價格和公司未來價值之間的差異所隱含的長期投資回報則是我們進行投資決策的最主要的依據。趙楓對2022年的市場保持謹慎樂觀。市場資金依然充裕,疫情緩解也有利于全球消費和投資需求的回升。但海外通脹和縮表風險,以及國內經濟下行的風險不可忽視,中國處于經濟增長轉型的過程中,機遇和風險共存。“此消彼長,結構分化是市場的常態,預測未來存在風險,我們唯有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認知能力,加強團隊的分工合作,以適應更具挑戰的未來。”
大成競爭優勢基金經理徐彥回顧過去兩年的投資,認為其首先相對于做了的,更重要的是其選擇沒有去做的:不參與泡沫。徐彥表示“對于我熟悉的很多公司,在很長時間里我堅信如下判斷:股價顯著超過實際價值。在泡沫最大的時候,我當然也懷疑過,我懷疑的是:在面對專業問題時,專業人士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像大眾那樣也依賴于本能而不是理性;如今我的答案很確定:只有偉大最終才能融合理性和本能,但我們都很平凡,疫情階段的經驗并不普適。”對于新一年的投資展望,徐彥稱,一直以來,自己都盡量回避展望證券市場。對他而言展望意味著一種判斷,而判斷和市場本不相容。但是他想重申兩個原則:持有人利益第一和專業創造價值。
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期基金經理丘棟榮,展望2022年表示,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基礎共識,對經濟基本面的擔心是持續的,聚焦以內為主的經濟政策,實現經濟目標需合力,上半年靠前發力的基建和受益海外及價格的出口托底經濟,之后需要政策加碼地產反彈和消費復蘇。總體上,政策積極則經濟動能恢復,經濟基本面風險將降低,應更積極看待經濟。
丘棟榮稱,2022年初,市場承受較大壓力,權益資產快速調整釋放風險,另一面是風高浪急,權益資產獲得更高的隱含回報水平。從風險溢價的角度看,權益資產隱含回報水平在提升,目前中證800的風險溢價已經接近于歷史凈值水平上方的0.5倍標準差的水平,市場整體的風險溢價水平是有吸引力的。
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基金經理馮明遠在年報中表示,回顧2021年,本基金配置了新能源、半導體、化工、周期行業等制造業股票,具體配置方向包括鋰電池、光伏、風電、新材料、半導體、先進裝備、新材料等領域。展望2022年,馮明遠稱,在面臨多重考驗之下,本基金將繼續在新能源、TMT、先進制造業、穩增長等方向尋找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