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募基金年報深度解讀:25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億元

      來源:和訊基金吳雨其 發布:2022-04-12 16:32:12

      日前,基金2021年年報正式披露完畢,交出一張公募基金的整體答卷,其持倉排名10位后的“隱形重倉股”、持有人結構信息、基金管理費、托管費、交易費和銷售服務費等各項數據也公之于眾。

      雖去年A股市場整體為結構性行情,但整體基金盈利表現良好,數據顯示,2021年公募基金共為基民賺取了7171.89億元的利潤,不過這一數字較大牛市的2020年下降了63.80%。與此同時,基金經理對于產品的運作分析和市場展望也隨之浮出水面。

      一、基金重倉股情況:茅臺依然是公募基金經理的最愛

      整體來看,截至去年年末,公募基金持股倉位變動并不大。

      Choice數據顯示,截止至2021年末,基金持有股票資產總市值為7.03萬億元,占資產總值比為25.64%,其中A股資產總市值6.44萬億元。與去年三季度相比,基金持有股票資產占比和A股資產占比基本持平。A股市場中,合計有4757只個股獲得公募基金持倉,重倉個股2200余只,去年全年共有2814只個股獲得基金新進或增持。

      從年末基金持倉股的市值來看,貴州茅臺(600519)、寧德時代(300750)、五糧液(000858)位居基金持股市值前三,分別達1922.27億元、1678.17億元、969.71億元,隨其后的隆基股份(601012)、藥明康德(603259)、瀘州老窖(000568)、東方財富(300059)、招商銀行(600036)、立訊精密(002475)、邁瑞醫療(300760)、海康威視(002415)等8只個股基金持股市值均超600億元。

      從基金持倉股的數量來看,持有數量最多的基金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寧德時代、東方財富,持有其的基金數量均超過千只。

      分行業來看,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仍是機構最青睞的兩個行業,截至2021年年底,機構前五大重倉行業分別是電子(14.51%)、電力設備及新能源(12.62%)、醫藥(11.72%)、食品飲料(10.70%)和基礎化工(7.08%)。

      2021年下半年,機構持股的前五大行業發生變化: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度大幅提升,元宇宙概念熱度較高,機構持倉中電子行業的占比有所上升。

      此外,我國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迅猛,且在乘用車總銷量中的占比也在穩步提升,機構2021年下半年也增持了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受到集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機構對醫藥行業的配置比例大幅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基金經理的“隱藏重倉股”也逐漸浮出水面。根據年報披露的11至20大持股,并剔除重倉股持有市值前100名的股票統計,公募基金第一大隱形重倉股為璞泰來(603659),共位列141只基金的11至20大持股,合計持有市值達58億元。

      2021年基金隱藏重倉股TOP10

      若按持有基金數來看,排名第一的是卓勝微(300782),有182家公募基金持有。

      從隱形重倉股的所屬行業來看,去年公募基金重點布局的為高端制造。相比重點布局大消費的基金重倉股,隱形重倉股更偏向于配置具有科技實力的企業。

      華東一位市場投研人士表示,“目前的投資思路已逐漸改變,曾經抱團白酒、醫藥、新能源的趨勢性思路不再靈光。在賽道股遭遇估值大幅回調后,市場的風格逐漸向低估值、藍籌的方面發展。由此,公募基金也未雨綢繆地布局了非抱團因子。”

      二、基金四大費用情況

      除了基金經理的重倉股,基金的管理費、托管費、交易傭金、銷售服務費四大費用同樣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據統計,2021年該費用合計金額跨越2000億門檻。

      1. 基金管理費:增長幅度超過五成

      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25萬億大關,當年度不斷創新高。受益于2021年基金在管理規模突增,整體基金管理費收入也大幅增長,突破千億大關。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全市場174家公募管理人年報計提管理費用合計1425.87億元。相比于2020年的938.04億元,增長幅度超過五成。

      分基金類型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費上漲是整體管理費上漲的主要原因,2021年管理費收入分別為198.20億元和765.34億元,較2020年數據上漲56.72%和79.71%。貨幣基金管理費也身居高位,2021年收取了243.81億元的管理費,占比超17%;而FOF基金和QDII基金由于逐步獲得市場認可,兩者基金管理費收獲大幅上漲,分別為154.61%和97.77%。

      2021年各類型基金管理費

      從基金公司來看,不少基金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其中,管理費收入位居前三的基金公司分別為易方達、廣發和匯添富,三家公司在2021年管理費收入均超過70億元。其中,易方達管理費收入超百億,達106.06億。此外,富國、華夏、南方中歐和嘉實五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也超過了50億元。Wind數據顯示,2021年,在173家有數據可統計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有31家公司管理費收入超過10億元。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20億元,這說明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管理費超過10億的基金公司數量大幅增長。

      2021年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TOP10

      業內普遍認為,2021年基金公司基金規模迅速擴增,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使得一批基金公司找準時機,在去年個股分化加劇、板塊輪動加速的機制化結構行情中抓住機遇。

      不過,管理費并沒有全部納入基金公司囊中。銀行、第三方平臺等銷售渠道都要分一杯羹,客戶維護費更是其中重要的支出項目。

      按2021年年報披露數據統計,全市場177家公募基金公司共向基金銷售機構支付客戶維護費408億,相比2020年大幅上漲165億元。剔除客戶維護費后,公募基金管理費凈收入為1017億元。2021年基金向銷售機構支付的客戶維護費占管理費收入的28.6%,而2020年和2019年分別為25.9%和22.9%,呈持續上漲趨勢。

      2. 基金托管費:相比2020年上漲44%

      受益于2021年基金規模節節攀升,基金托管費也快速上漲。按2021年年報數據統計,公募基金共向托管行支出托管費289億元,相比2020年上漲44%。

      從各托管機構的情況來看,基金托管業務頭部效應明顯。Wind數據顯示,工農中建四大行合計收取托管費151.84億,占2021年公募基金全部托管費的52%。其中,工商銀行(601398)、建設銀行(601939)和中國銀行(601988)托管費收入位居前三,均超過30億元。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興業銀行(601166)和中信銀行(601998)位居前三名,均超過16億元。

      2021年基金托管人托管費收入TOP10

      相比之下,券商系托管情況不盡人意。截至2021年年末,多達13家證券公司全年托管費用不足上千萬,僅在數百萬元以下。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托管機構獲得的托管費高低往往和基金規模有關,大機構的銷售渠道更廣且能力更強,基金托管規模更大,自然獲得的托管費也更多。

      從增長比例來看,除個別機構外,絕大多數機構2021年托管費實現正增長,多達38家機構增幅超過100%。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托管費同比增幅同樣明顯。數據顯示,易方達基金托管費超過20億元,廣發、匯添富、華夏、富國、南方等基金公司2021年托管費已超11億元,景順長城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銀華基金、招商基金、鵬華基金托管費支出也超過5億元。

      2021年托管費超5億的基金公司

      3. 銷售服務費:同比增長26%

      近幾年來行業競爭白熱化,由于C類份額的增加,特別是一些熱門基金C類份額在渠道受到力推,這類基金的費用近年來也備受關注。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1年基金銷售服務費合計189.82億元,主要是貨幣基金收取較多。而在2020年基金銷售服務費為151.02億元,同比增長26%。

      2021年各類型基金銷售服務費

      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底,共有16家機構的銷售服務費超過5億元。

      從基金類型來看,貨幣基金2021年收取的銷售服務費大概在147.17億元左右,在全部銷售費用中占比達到78%,是收取銷售服務費的主力。

      從基金公司方面看,大型基金公司銷售服務費激增明顯。其中,中歐基金銷售服務費為8.31億元,同比激增103%;富國基金銷售服務費為4.57億元,同比激增81%。銀華基金銷售服務費4.70億元,同比激增55%。

      4. 交易傭金:同比大幅上漲60%

      Wind數據顯示,受去年行業競爭加劇和市場風格頻繁轉換等原因影響,2021年基金公司銷售服務費增加外,交易傭金更是大幅度上升。

      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公募基金共向券商支付交易傭金222億元,同比大幅上漲60%。其中,中信證券(600030)以16.67億元傭金奪得冠軍,大幅領先其他券商。長江證券(000783)和廣發證券(000776)分別以11.81億元和11.55億元傭金收入分列第二、三位。不過從增幅上看,中金增幅最大,相比去年漲幅達109%。

      2021年券商交易傭金收入TOP10

      按照基金公司來看,交易傭金最高的是富國基金,達到13.4億元;匯添富基金的全年交易傭金同樣超過10億元,為12.47億元。另外,南方基金、廣發基金、易方達基金的交易傭金均比較領先。

      三、持有人結構情況:個人占比持續上升

      從2021年年報披露的公募基金持有人結構來看,個人持有公募基金占比持續上升。

      個人持有公募基金市值超13萬億元,占比達53.84%。近幾年隨著居民財富配置向公募基金轉移,個人投資者持有公募基金比例節節攀升。2021年個人持有占比相比2020年上漲0.44%,為2015年以來新高。

      從各類型基金看,機構投資者仍是債券型和另類投資基金的主要持有人,機構持有人占比分別是87.31%和54.78%。而混合型、股票型和QDII基金主要由個人投資者持有,個人持有占比分別為80.94%、65.59% 和77.69%。

      伴隨著市場震蕩調整,個人投資者明顯謹慎起來,持有債券基金份額占比提升,為11.26%,較去年年中增加2.29個百分點,較上一年年末增加4.07個百分點。

      基金公司內部人持有基金的市值反映了基金從業人員對其所管理的基金的信心。近年基金內部人持有基金資產凈值規模持續上升,2021 年底合計持有超 124 億元。

      從單只產品持有人結構來看,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個人投資者最為偏愛的權益型基金仍然為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證白酒指數A,截至2021年年末持有人戶數為943.57萬,個人投資者占比99.73%,仍然為當之無愧的“國民”基金。

      “頂流”基金經理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和葛蘭掌管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截至2021年年末持有人戶數分別為602.61萬和527.87萬,同樣受到個人投資者青睞。此外,劉彥春管理的景順新興成長混合去年四季度末末持有人戶數接近500萬,顯示出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截至2020年末,擁有百萬級別以上投資者的權益型基金共計44只,2021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增加至55只。

      四、盈利情況:25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億元

      從基金公司盈利情況來看,整體分化明顯,一些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整體盈利非常可觀。

      納入統計的147家基金公司中,僅11家公司未實現盈利。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盈利超100億元,廣發基金、天弘基金、富國基金、國泰基金等公司盈利較高。

      最賺錢基金公司TOP10

      五、基金經理后市看法:謹慎樂觀

      密集披露的基金年報中,同樣折射出基金經理對于后市研判觀點。多位基金經理認為,當前時市場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對市場保持謹慎樂觀。結構性分化行情仍將延續。

      廣發基金劉格菘認為,風格分化的局面在2022年可能會延續。可持續增長的商業模式下,在資產業績增速持續超預期的階段,市場更愿意給予此類資產更高的估值水平,反之亦然。在當前宏觀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時期,不同資產處于不同的景氣階段,因此資產的分化表現是大概率事件。

      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傅鵬博對2022年大勢進行了展望,他認為,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且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居民資產配置或向證券類傾斜。

      中歐基金周蔚文表示,2022年上半年市場的核心是適應估值和宏觀環境的調整。市場經過調整后,對未來不悲觀。”

      他認為,2022年上半年市場的核心是適應估值和宏觀環境的調整。估值維度就是要消化之前股價的漲幅,讓股價長期趨勢與基本面長期趨勢基本一致;宏觀環境上是要適應從過去低利率、寬流動性的貨幣環境轉變為流動性收緊、利率上升的國際環境。對于今明兩年的布局,周蔚文指出,可以關注在地產、疫情的考驗下,中國經濟如何爬坡過坎。

      明星基金經理葛蘭也在年報中表示其對后市積極的態度,“整體而言,我們依然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中長期投資機會,但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本基金將繼續努力為持有人創造長期投資回報。”

      經歷了近兩年的快速上漲和新冠疫情反復的擾動,2021年醫藥生物板塊出現了較大波動。基本面方面,行業仍保持了較強的韌性。經營層面,企業正在走出疫情影響,逐步恢復到基本正常的狀態,同時更加注重研發的科學布局、管理的精細化提升,為后續長期增長打基礎。政策方面,總體延續了穩健、積極的趨勢,引導行業向有真正創新、有臨床價值、提供高性價比產品及服務轉變的導向沒有變化。

      銀華基金經理李曉星表示,龍頭公司在過去一年的領先優勢并沒有減小,在很多行業反而是加大的,不少公司的估值在行業內變得相對便宜。對于科技行業,他認為,從能源結構轉變的角度來看新能源,其產業趨勢并未結束。隨著風光滲透率提升以及電力消費效率提升,新型電力網絡的建設方興未艾。在消費領域,他表示,從收入端和利潤端來看,預計消費品公司業績將回歸正常經營狀態,同時也出現了估值切換的空間。2022年多項負面因素都會弱化,整體消費的投資會比2021年更加樂觀。

      銀華基金焦巍看來,未來的市場終將回到均衡。在前期被拉高的消費和醫藥估值總會在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均值回歸,被外力因素放大的供需缺口總會平衡,估值差過大的行業裂痕總會被修復,因此被管理人忽視的某些行業也總會以市場表現的方式回到視野。我們認為2022年市場會最終回到均衡,但對管理人的考驗則更甚。繼續堅持不被破壞的行業格局投資,同時擴展自己的能力圈,是我們2022年的主要準備。

      關鍵詞: 基金年報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亚洲黄色高清视频|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欧洲综合在线|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18在线天美|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夜夜春亚洲嫩草影院|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国产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好看的亚洲黄色经典|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