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起,杭州市運河集團開始了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提升工程。市運河集團文旅公司副總經理戴成華表示:“工程從去年開始謀劃,我們希望通過最小干預、厲行節儉的方式,花最小的代價整出最好的效果。”如今市民“變了又沒變”的評價,對他來說是最好的褒獎。
“修舊如舊”
讓運河邊的古樸得以保留
要保留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感,這次提升花了不少功夫。
大兜路旁沿河而建的親水平臺變化最明顯。原本的木板平臺,換成了石材鋪裝,“木板裝了10年,已經達到防腐木的常規使用年限,特別是底部木材老化很嚴重。”戴成華說,這次換的石材很有講究,“我們用的是高湖石,運河沿岸的石欄桿全部是這種石材,過一兩年,它的成色會更古樸。”換下來的完好木板也沒浪費,鋪在麗水路一側,形成了一個面積約150平方米的休憩空間。
綠化景觀帶也迎來提升,原本裸露的土面被補種,雜亂的灌木也進行了梳理,加入了美女櫻、繡球、大麗花等品種,而其他喬木則沒有移動,最大限度保留綠化“原味”。
大兜路主街原本的路面,經過風吹日曬,出現了破損、沉降不均勻等情況,但現在從主街北面走下來,路面十分平整,也看不出修補的痕跡,“我們在北入口進行了‘量身定制’鋪裝,換下來的材料也用在了這條街上。”戴成華指指腳下,主街的其他區域局部維修材料,都是用入口更換下來的舊石材,沒有出現路面打“補丁”的情況。“路面修繕‘修舊如舊’,不僅保留了大兜路的風貌,還節省了成本。”戴成華說。
市民看不見的地方
也在悄悄發生改變
整個大兜路區域的商鋪,一面朝運河旁的大兜路主街,一面朝麗水路,兩排商戶中間的里弄,市民不常逛,但這次提升,也把這里盤整一新。
走下主街,原本川菜館油污遍布的后廚,煙囪沒了,熏黑的圍擋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白墻青瓦,“我們這次沒有動格局,而是修補墻面、瓦面,對管線隱蔽性處理,拆除大型油煙管道,還加入了一些拐角小景。”戴成華透露,下個月,這里還將增加座椅和文化標牌等,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移步換景、休閑舒適的公共空間。
市運河集團還做了一些“加法”。比如在修整一新的景觀平臺上,今后每周都將舉辦音樂活動,邀請一些音樂大咖和市民互動,形成一個“大運河音樂角”,免費向百姓開放。市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接下來還將加快小鋪面的招商,加大內街游覽縱深,將大兜路更好地展現給市民游客。(記者 章翌 通訊員 鮑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