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導+整治
緩解市城區堵車現象
“嘀……嘀……”3月24日上午8時許,在濱江路與天宮路交匯路口,川流不息的車流中不時響起口哨聲。一名交警打著嫻熟的手勢,指揮著南北兩個方向行駛的車輛和過街的行人。不遠處,還有幾名交警密切關注車流的通行速度。
就在此時,兩輛電動自行車不斷在車流中穿行,險些造成擦掛事故,還導致車流通行速度變慢。見此情形,交警立即將這兩輛電動自行車攔停在路邊。“剛剛后方的轎車差點就撞上你們了,知道嗎?”面對交警的批評,兩名騎行人員不斷道歉。
記者看到,在交警現場指揮引導下,該道路并未出現長時間擁堵。現場一名交警告訴記者,目前,該路口通過增加警力,采取整治和疏導兩種形式,緩解交通擁堵。
在開善路口,針對非機動車占用右轉車道導致擁堵的問題,現場交警指揮待行非機動車全部靠前停車,不僅讓出了機動車右轉車道,同時也提高了直行車道的通行率。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公園路、通德大橋、德勝路、開善路等擁堵路口,交警部門也采取了類似方法進行疏導,道路的擁堵情況均得到有效緩解。
綜合施策
致力打通道路“腸梗阻”
“道路擁堵現象一直是市城區的交通‘難題’。如何緩解,需要因地制宜。”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市公安交警部門將繼續加大“緩堵保暢”工作的執行力度,嚴管嚴查交通違法行為,加大對機動車、非機動車亂穿亂行、隨意變更車道等不文明交通行為的整治,持續凈化交通秩序。
同時,通過高峰期提前部署警力遠端分流,每天在各個易堵路段設置59個交通疏導執勤點位,高峰時段投入230余名警力,加強巡邏管控和視頻巡查,發現擁堵情況,迅速調度警力趕赴現場,開展緩堵保暢工作,并通過強化交通宣傳教育、限制貨車高峰入城、安排警摩巡邏管控、加強路口指揮調度、科學實施路口渠化、合理優化信號配時、完善交通安全設施、落實禁限交通措施等方式進一步改善交通擁堵問題。
據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緩解城市道路擁堵問題,該局調整了新開公交線網,配合凱旋路、南津路管網改造工程,臨時調整了3路、5路等11條線路走向,在最大范圍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基礎上,合理規劃繞行線路,避開城區主要擁堵點;同時增開了鐵路橋——南轉盤區間線路,緩解老城區主干道線乘客出行壓力。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還將優化人員密集區域公交站臺,并按照簽訂的《凱旋路全路段至南津北路公交站臺修建協議》,計劃改建路段13個站臺、1個站牌。目前,已確定對新市場、三清街、南小區3處公交站臺進行優化,項目完成后將有效緩解老城區三條南北向道路的擁堵。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遂發展集團等部門也在積極按照各自職能職責制定相關方案,致力多方位打通城市道路內在“腸梗阻”。
交警建議
“長短結合”保暢通
如何更好地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近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梳理《遂寧市城區交通管理現狀及緩堵保暢工作建議》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近期,建議對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開展交通影響評價;同時實施區域導流,均衡過江通道交通流量,并通過重點路口微改造和精細化治理等手段,持續挖掘道路潛力,如老城區主干道消減綠化帶、渠河路擴寬車道等。加強部門聯動,大力整治占道施工“圍而不建”問題;加快推進智慧交管項目和市城區交通組織規劃建設,并在市城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倡導低碳綠色出行、錯峰出行、共乘出行。
在中遠期,建議成立綜合協調機制,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推動城市交通從“末端管理”向“前端治理”延伸;通過交通組織等專業規劃指導諸如打通斷頭路、改善瓶頸路、增建過江通道等城區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同時,科學發展立體交通,解決重要片區和節點平面交通沖突點,并強化協調、完善構架,做到精細管理,從而打通道路交通“腸梗阻”,讓城市交通越來越暢通。(記者 呂苗 陽丹 楊金橋 羅惟君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