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工作都是以疫情防控為主,有居家隔離的、外地返津報備的,加上我們小區商戶特別多,需要時時進行各項防控工作的提醒。剛剛還接到通知,明天去馳援其他街道做核酸。”3月19日,依然在工作崗位上忙碌著的大港街道港明里社區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敬用自己的實際狀態詮釋著她所獲得的敬業奉獻“天津好人”稱號的內涵。她介紹說,最近已經沒有休息日了,基本上每天都要到晚上11點半才能結束工作,“其實我身邊的同事們也都一樣辛苦,可能是我身體比較弱才會發生病倒在崗位上的事,還是希望疫情盡快結束,大家重新過上平靜的生活?!?/p>
躺在醫院里也放不下工作
王敬提到的病倒在工作崗位上的事發生在年初。1月8日,來勢洶洶的疫情讓王敬接到通知第一時間就趕回社區,和工作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投入到緊張的防疫工作中,第一時間做好人員排查工作。連夜給推送來的900多人挨個打電話核查信息,直到天亮。1月9日,大港街道進行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一夜未合眼的她白天又奔波在核酸檢測現場直到晚上12點結束,完成工作回到家已經是凌晨,兩天下來睡眠時間不超過三個小時。接下來12日的“二篩”,她更是搭棚子,設圍擋,組織調配人員設備,準備物資,奔波在檢測現場。晚上回到家,她也放不下手機,港明里共有居民群14個,有她微信的居民更多達400多人,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居民非常不安,居家隔離居民各種問題困擾,群里各種問題,微信里百條信息,她就一一回復,耐心解釋,安撫情緒。1月13日10點多,已經疲勞過度的王敬在和醫護人員入戶核酸篩查的時候,突然感覺四肢麻木,呼吸困難,就倒在了旁邊的椅子上。當時入戶核酸的醫護人員把她平放在桌子上,給她做了急救,撥打120,然后送到醫院。
王敬在大篩現場
在醫生的治療下,王敬輸液一小時后四肢才慢慢恢復知覺。身體稍稍恢復,她就找同事要回她的手機,開始回復居民群里的消息,處理工作。輸了14個小時的液體,身體剛剛恢復的王敬就執意出院,腦子里想的都是轉天的工作。雖然醫生再三叮囑一定要靜養三天,但是隨著第三輪全員篩查的來臨,王敬卻只在家躺了一天,身體稍有好轉就又上了“前線”,和同事們一起抗擊疫情。“其實我同事們也十分辛苦,那幾天好多人累的嗓子都啞了,我們社區副書記整個臉都腫了,但是大家都在堅持?!蓖蹙凑f。
“有些事越想越害怕,不如干到位了踏實”
幾天前,港明里社區進行了大篩,下班時候王敬注意到醫療垃圾還沒有被運走。“這是有專人負責清理的,我就打電話給他們,可能是那天需要運的醫療垃圾比較多,他們說一會才能到。”王敬說,自己就告訴對方,她就在那等著,他們什么時候運走了她再回去。“我就想,萬一有收廢品的過去翻翻,那些可是醫療垃圾啊,里面是大篩用的棉簽、醫生們的防護服,我就越想越害怕,回去也不踏實,不如干到位了安心。”王敬說,那天自己一直守到晚上9點多,直到這些醫療垃圾被運走才回家。王敬形容自己是一個“膽小”的人,有些事越想就會越害怕,而這種“膽小”放到工作中,卻令人安心。
港明里小區有800多家商戶,因為社區沒有執法權,王敬和同事們在發現防控疏漏的時候只能挨家挨戶提醒,要按規定查詢健康碼、測體溫,要戴好口罩,出來新的防控政策也要及時向他們宣傳。王敬介紹說,有的居民防控意識還是不太強,所以這項巡查、提醒工作也十分耗費時間、精力?!半m然只能靠苦口婆心強化大家的防控意識,但我們也守土有責啊,還是要保護好我們小區這幾千居民,如果是因為我們的疏忽造成疫情蔓延的話,那我們對自己都交代不過去?!蓖蹙凑f。(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