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社區微法庭”兩個多小時的視頻調解,中新天津生態城一居民終于解決了牽掛很久的違約金問題。
原來,家住中新天津生態城第一社區的孫女士將房屋租給從內蒙古來津工作的李鑫(化名),后李鑫退租,雙方對1000元的違約金產生爭議。爭議沒解決,李鑫卻返回了內蒙古老家,于是孫女士來到社區微法庭,希望通過訴訟解決問題。
“社區微法庭”每周兩天有員額法官與駐庭調解員值崗,平時通過視頻系統與生態城法庭相連。當事人有需要法官幫助的,可實時連線。孫女士連線法官后,天津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生態城法庭李卓亭法官考慮到案件標的額不大,當事人往返應訴成本過高,決定在雙方下班后視頻調解。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辨法說理,調解終于成功,李鑫當場轉賬支付了違約金。
中新生態城環境資源中心法庭(以下簡稱“環資法庭”)2020年10月成立,是中新天津生態城為濱海新區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精準司法服務以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自成立以來,環資法庭有條不紊地推進多元解紛、線上庭審、社會治理和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為群眾提供“不間斷”的司法服務。
為推進基層社會法治建設、拓寬社區糾紛化解渠道,2021年,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與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創新探索新模式,在第一社區鄰里中心設置了“法官調解室暨社區微法庭”,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法官調解還引入“互聯網”概念,一旦在調解過程中遇到需要法官解決的問題,調解員可實時連線法官,第一時間為居民辦事提供法律建議。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持續加強普法宣傳工作,切實提升區域整體法治意識,中新天津生態城環資法庭還開展“法治云講堂”“普法下社區”等系列普法活動,推進區域居民學法“零距離”。
中新天津生態城環資法庭將繼續為群眾加強法治宣講、強化多方聯動、深化訴源治理,探索構建“黨政主導、綜治協調、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協助中新天津生態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進一步優化區域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