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記者從新區企業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獲悉,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應用全波形反演技術在我國南海成功完成“陵南低凸起淺層三維”“東方1-1海底地震”等六個地震數據處理項目,相關處理面積達4000平方千米,助力解決我國南海鶯歌海底辟模糊區、潿西南頁巖油等多個勘探難題,處理效果獲得驗收專家組高度認可,為我國南海油氣增儲上產,建設“萬億方大氣區”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全波形反演技術的研發起步于2015年,當時深度偏移技術開始大規模應用,雖然工作量飽滿,但物探事業部清醒地認識到,相較國際先進水平,現有掌握的成像技術仍有發展空間,特別是國外公司研發的全波形反演技術,已經有實際應用案例。面對差距,物探事業部選擇正視問題、迎難而上,發展自己的全波形反演技術,打開高端成像市場。
據了解,從2017年至2020年,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建立研發攻關團隊,以各級科研項目為載體,攻關技術難題,打通從理論到應用的難點和堵點,研發自主程序模塊,在編程中磨煉技術,逐步實現軟件研發和生產應用。
隨后,研發攻關團隊完成了多次全波形反演試處理任務,先進的技術效果和細致的服務態度進一步增強使用新技術的信心。2021年,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成功中標南海東部油田恩平三維地震資料重處理項目,成為首個全波形反演生產項目,高端成像處理業務潛力開始充分釋放。
2022年,全波形反演項目迎來收獲期,無論是常規拖纜數據還是海底地震高密數據,得益于處理精度的提升和成像質量的改善,油氣公司能夠在相關區域充分布井、快速勘探:在鶯歌海,南海西部首個海底節點地震勘探采集處理項目,運用全波形反演技術成功恢復了底辟模糊帶真實構造,氣田區多口新探井獲得落實;在北部灣,使用全波形反演技術高精度刻畫了潿西南凹陷深部結構,助力我國海上首個頁巖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在珠江口,通過全波形反演技術充分揭示了灰巖目標區構造潛力,推動“惠州二次三維”采集項目論證。“新技術帶動增儲上產”的愿景目標初步實現。
從起步期的蹣跚學步,到研發期的蹄疾步穩,再到應用期的大步跨越。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將繼續緊盯“技術轉型助力增儲上產”的愿景目標,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將更多的物探新技術、新方法打造成深挖潛力的金剛鉆,為助力我國海上油氣的勘探開發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