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津濱海訊(記者 戈榮喜 攝影報道)“五一”假期期間,天津長蘆漢沽鹽場鹽業風情游覽區迎來了不少各地的游客,一片片整齊排布的長方形鹽池、一座座潔白如玉的大鹽山……成為不少游客拍照打卡的記錄點。不少兒童在家長的陪同下近觀鹽田、登觀景臺遠眺;在鹽山旁,孩子們推著小推車,鏟起一車車白鹽,體會制鹽工人的辛勞,在勞動中體驗快樂,還有的拿起小鏟子體驗古法制鹽工藝。
“這主要是由于水體中存在一種耐鹽生物嗜鹽菌,嗜鹽菌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等,水體也因此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一位鹽業風情游覽區的工作人員正在為游客介紹鹽的來歷和“多彩鹽田”的形成,游客們在游玩的過程中也了解了許多鹽的相關知識。
地處渤海灣的天津,有著良好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這里灘涂廣闊,海水鹽度較高,加上風多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海水濃縮,因此,渤海沿岸的長蘆鹽區一直是我國最大的海鹽產區。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所產海鹽因“色白、粒大、質堅、味醇”被稱為“蘆臺玉砂”,明清兩代還被列為貢鹽,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日曬鹽工藝”也被列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天津長蘆漢沽鹽場多業態聯動,依托鹽場發展起了旅游業,成為濱海新區不可多得的工業游項目之一。游客們來到天津長蘆漢沽鹽場,從正在“春扒”的鹽晶池走過,記錄鹽業豐收的繁忙景象,感受鹽田咸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