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規自委網站消息顯示,北京市首輪集中供地掛牌競價截至,將于5月10日正式競拍。
本次,北京將供應30宗地塊,建設用地面積約169公頃,建筑規模約345萬平方米,起始總價達1035.81億元。根據文件,目前,房山長陽鎮招標地塊已被首開拿下,房屋售價為27000元/平方米。另有4宗地塊已底價成交,這4宗地塊分別為大興新城核心區D、K組團地塊,大興區榆垡鎮中心區地塊,門頭溝永定鎮馮村、何各莊地塊,懷柔區劉各長存棚戶區改造地塊。
上述5宗地總成交金額128.28億元。接下來,5月10日,房企將集中“圍獵”剩余25宗地塊。而據多家媒體報道,將有超200家房企參與此次土拍,其中不乏碧桂園、融創、中海、保利、華潤等多家頭部房企,亦有首開、北京城建、天恒等多家房企或聯合體。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防范高價地的出現,4月16日,北京市發布了29宗地的補充公告,詳細披露了土地合理上限價格、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預設份額、競報“公共租賃住房面積”上限面積及競報“國際人才社區住房”上限面積。
本次土地集中供應的一大特點是,首次引入房屋銷售價格引導機制,成為穩定未來上市房價的重要政策工具。也就是說,此次出讓地塊全部限制了價格天花板。
北京住建委分析,由過去預售環節引導前置到土地出讓環節,按照區域土地級別,結合區域近三年在售新建商品住房價格綜合測算區域房價,由住建和規自部門、區政府組成聯席會,共同研究每一地塊房屋銷售價格指導意見,并在公告期對外告知,開發企業在土地競買環節將提交房屋銷售的價格承諾。企業在保證自身合理利潤的同時,可以確保未來住宅產品質量的提升。
此外,本次土拍的另外一大突破點還在于,競拍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的將成為企業競價條件之一,共有6宗地被設置了這一競拍規則,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預設份額被設置為20%。
多宗土地的掛牌文件顯示,“本次掛牌出讓宗地設定土地合理上限價格,當競買報價達到土地合理上限價格時,則不再接受更高報價,轉為現場競報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程序,同時本次出讓宗地設定有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預設份額,當現場競報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達到設定的預設份額時,轉入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投報程序。”
此前兩次暫停出讓的海淀樹村、朝陽區金盞地塊的補充公告中,曾介紹了這種新的競拍方式,按照規定,該類房屋五年內不得出售,購房人購買時只需要支付個人比例的房款,五年后可以再上市交易,到時政府只按產權比例收回原值房款。
對此,市場分析房地產市場一種新型共有產權房——共有產權商品房或將誕生。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從此次競拍規則來看,土地市場不太可能出現地王了,北京摁住地王的決心非常堅決。30宗地塊,在競拍階段都做了特殊要求,而且按照地塊位置優質程度,競拍階段的調控嚴格程度依次遞增。北京在土地供應階段已經開始執行“個性化”調控了。低溢價率可能是北京供地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北京土地集中供應考慮了市場的價格穩定,有利于2021年下半年市場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