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街道教育發展基金會在街道新鄉賢聯誼會、商會等社會力量支持下,已經在民政局注冊登記,首期募集善款達200萬元。“我們教育發展基金將主要用在優秀教師獎勵、學校文化建設、資助困難學生等方面,比如今天發的頭雁獎、春蠶獎、育苗獎等獎項的獎金都出自基金會,以后每年也都會發,用來鼓勵優秀教師。”康橋教育發展基金發起人、新鄉賢聯誼會會長楊秋年說,“我們的基金由一批崇尚教育的康橋企業家捐贈。”
楊佳怡曾在倫敦大學學習并獲得碩士學位,她的父親楊子平此次為康橋教育基金捐資100萬元。楊子平是土生土長的康橋人,今年50多歲,上世紀80年代曾就讀于康橋中心小學、康橋中學,之后他走上了創業之路,經過多年打拼,如今,楊子平已經是一家旅游行業上市公司的董事長。
回憶40多年前在康橋的求學經歷,楊子平很想念小學時的班主任陳麗君老師,陳老師當年教的是數學,因為當時家里條件不好,楊子平因營養不良時常頭暈,這位陳老師很關心他,還帶他去醫院就診,最后把楊子平的病治好了。“這次捐資,也是因為父親當年的這個情結吧,他一直很尊重老師,也希望自己的家鄉康橋的教育越來越好。”楊佳怡說。
自1939年建立康橋國民小學邁出第一步開始,康橋的現代教育到如今已經歷了八十多個春秋。近年來,地處我市大城北核心區的康橋街道在教育投入上不斷增加,已擁有11所中小學幼兒園,2所高中,同時在建學校4所,規劃11所,還擁有一支活力煥發的教師隊伍,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教育氛圍也越來越濃。康橋街道一直將“教育強街”作為頭等大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關心關愛教師隊伍、營造尊師重教氛圍三個“不動搖”,康橋街道在去年出臺“支持教育十條意見”,關心關愛教師隊伍。街道召集成立“教育互利互惠共同體”,推進區屬和市屬、公辦和民辦學校共建聯盟的落地生效;還設立了頭雁獎、春蠶獎、育苗獎、綠葉獎,表彰一大批優秀教師、支持教育事業的熱心人士。(記者 許卓恒 拱墅微融圈 吳祺君 劉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