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截至目前,港股上市的三家奶粉龍頭中國飛鶴(06186.HK)、澳優(01717.HK)、健合集團(證券名稱:H&H國際控股01112.HK)均已發布了2021年業績報告。
疫情持續、出生率下跌及市場競爭激烈的情形下,三家奶粉龍頭企業利潤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或無明顯增長。
三大乳企業績降速
2021年,中國飛鶴營業總收入227.76億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2.0%;年內溢利69.15億元,同比減少7%;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68.71億元,同比減少7.61%。
產品分類來看,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收入215.15億元,同比增加21.7%;其他乳制品及營養補充品分別收入9.91億元和2.7億元,同比增加63.3%和同比減少13.4%。
2021年全年,澳優收入為88.73億元,同比增長11.1%;年度利潤10.02億元,與上一年近乎持平;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3.6%。
分業務看,澳優自有品牌配方奶粉產品總計收入77.62億元,同比增加12.1%;私人品牌及其他總計收入9.34億元,同比增加1.8%;乳制品及相關產品營養品1.77億元,同比增加24.5%。
健合集團則在2021年實現營收115.48億元,同比增長3.2%;年內溢利5.08億元,同比下降55.27%。
按產品分部劃分,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產品收入同比下降9.4%至66.12億元;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和寵物營養及護理產品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8%和2668.1%至42.09億元和7.26億元。
疫情影響消費,高端化、多元化帶動增長
對于增收不增利,從上述乳企的財報中不難發現,盡管產品高端化、多元化的模式帶動收入的增加,但疫情的沖擊仍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業績壓力。
根據相關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嬰配奶粉行業整體零售端規模增長2.2%,而增長主要來自產品高端化的帶動。
中國飛鶴表示,集團總收益增長主要由于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系列收益的增長及兒童奶粉產品系列的收益增長。2020年至2021年營養補充品的收益有所降低,是主要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的消費者流量較少。
澳優也認為,收入增加主要源于集團行之有效的營銷策略及繼續受惠于中國大陸產品高端化趨勢,造就集團自家品牌配方奶粉業務的收入上升。增長率的升幅部分被年內因封城及出行限制而受到不利影響的海外市場預期收入增長放緩抵銷。
健合則指出,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于其成人營養與護理用品業務(ANC)和寵物營養與護理用品業務(PNC),但按同類比較基準,集團的收入下降3.8%,主要由于中國內地的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受出生率下降及競爭日益激烈影響。
追其根本:市場量能呈萎縮態勢
對于業績集體剎車,除了疫情影響之外,根本原因在于市場總量的萎縮。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出生率已從2016年的12.95‰跌至2021年的7.52‰,新生兒數量下降到2021年的1060萬人。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則顯示,0至3歲兒童的數量相應從2016年的5090萬人下降到2021年的約3710萬人,復合年增長率為-7.8%。
就奶粉行業整體而言,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中國奶粉銷量在2008-2014維持雙位數增長,然后在2015年放緩至個位數增長,最終在2019年大幅放緩至1%,并在2020年開始負增長。
受出生率下滑影響,業內人士預計2022年嬰配奶粉行業競爭態勢不會改變。不過也有不少乳企在財報中分析,目前行業或已接近底部。
澳優公告顯示,目前隨著集中度的提升,以及疫苗注射影響延遲生育需求的逐步釋放,以及政府鼓勵三孩政策的見效,行業或已經觸底。
其進一步指出,雖然行業競爭因為新生兒數量下降而愈發激烈,但在存量競爭下的頭部企業,藉助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強大的品牌效應、快速應變的渠道服務力,成功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進一步提升市場集中度。
中國飛鶴在財報中也提及,盡管新生兒數量有所下降,但由于三孩政策的支持措施,預計到2025年,新生兒數量將恢復到2021年的相同水平。
截至發稿,中國飛鶴股價7.46港元,跌7.9%,澳優股價7.8港元,跌4.65%,健合集團股價9.24港元,跌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