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近期,銀行理財子自購隊伍正在不斷擴編。在光大理財、南銀理財以及中郵理財相繼官宣自購之后,節前,興銀理財和招銀理財也在官微公開了自購的舉動。
其中,興銀理財表示,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的信心,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將以自有資金約10億元投資于公司管理的興睿系列、睿盈優選平衡系列、睿盈年年升系列、悅動系列及ESG興動系列等理財產品。
招銀理財官方微信文章稱,公司堅信國家經濟長期向好,將投入自有資金約5億元用于認購/申購公司旗下理財產品。
與此同時,招銀理財還表示,截至2022年3月25日,公司高級管理層、各部門負責人自持公司理財產品的合計金額已超過其去年薪酬的合計金額。且以上自持理財產品覆蓋日開滾動、豐和、青葵、金鼎、豐潤、卓遠、智遠、睿遠、全球動量、FOF及權益類等各大系列產品,其中R3及以上產品占比超過70%。
至此,今年以來已經有5家銀行理財子官宣自購旗下理財產品,包括光大理財(2億元)、南銀理財(5億元)以及中郵理財(6.5億元)在內,銀行理財子官宣自購金額已經達到28.5億元。
據國信證券研報指出,理財公司的回購行為,有助于穩定理財投資者的信心和預期,保持理財市場良好發展態勢。
“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理財逐步回歸本源,進入全面凈值化時代,部分理財產品也出現“破凈”現象。
截至2022年3月29日,全市場理財產品“破凈”(累計凈值小于1)數量達到1982個,占比達到6.97%;理財公司中,破凈產品數量達到1443個,占比為14.97%。其中,工銀理財破凈產品占比最高,達36.45%。
國信證券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凈值走勢不僅是對底層資產價格波動的反映,也是近期金融市場波動的映射;此外,理財產品“破凈”與估值方法變化相關,估值方法從攤余成本法調整為市值法計量,理財產品底層資產價格的變化會更直接、及時地體現在理財產品凈值上。
此外,理財子除相繼官宣自購以期與投資者“同步”外,不少銀行理財子也在進一步開展投資者教育。
據悉,當前,銀行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聯合已經開業的24家理財公司,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普及理財知識,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
根據銀行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了8130萬個,其中個人投資者仍占據理財市場絕對主力,數量占比高達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