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1月21日,記者從位于濱海新區的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我國海上第一個自營勘探開發的現代化油田——綏中36-1油田累產原油超9500萬噸,相當于裝滿60噸的油罐車排列可以繞地球赤道半圈,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綏中36-1油田自1993年投產至今,始終緊握“創新驅動”利器,率先開展了海上首個大規模“加密調整”“精細注水”以及“多分支井”等研究,探索出多項技術,填補了海上稠油油田開發空白。目前,綏中36-1油田經過一期、二期滾動開發以及一次加密調整后,已建成擁有19座在生產平臺的開發規模,貢獻了全渤海近1/5的產量。
綏中36-1油田歷經30年開發,已進入“高含水、高采出”的雙高階段,剩余油呈碎片化分布,深層次開發矛盾日益突出。對此,科研人員深入研究,“內挖外擴”和“精細注水”兩條路并行,多專業合力突破技術瓶頸,創新形成了水驅油田雙高階段精準挖潛技術體系,經認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油田實現了千萬網格高精度模擬剩余油分布,挖潛方向由傳統的“主力層未水淹區找油”向“主力層水中撈油”和“非主力層挖潛隱秘油”轉變,注水管理由“常規經驗動態分析”向“百井千層智能流場調控”轉變,有效指導了油田精準挖潛和高效管理。目前,綏中36-1油田已培育7口累產超百萬方的“英雄井”和多口“長壽井”,創油田調整井單井產能歷史新高。
為探索渤海主力油田高含水后期持續提高采收率的方向,綏中36-1油田繼續發揮“釘釘子”精神,開創海上首個整裝稠油油田二次調整的先河。目前油田二次加密調整方案已完成基本設計方案審查,預計增加的可采儲量相當于新發現一個中型油田。(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