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記者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應用我國首套自主研發淺水水下生產設施的錦州31-1氣田已累計向環渤海沿岸地區輸送天然氣2500萬立方米。
錦州31-1氣田隸屬于駐濱海新區企業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遼東作業公司,其地理位置位于渤海遼東灣海域,平均水深約30米,依托亞洲最大四星連珠連體平臺錦州25-1南油氣田進行開發生產。該氣田投產氣井2口,高峰日產天然氣約41萬立方米,年產量可供200萬戶家庭使用超過2個月。
該氣田采用科研工程生產一體化的開發模式,能夠實現水下開采的精確控制及智能監控。作為低成本水下生產系統的國產化示范應用,為建立渤海區域水下生產系統的標準技術體系作出重要貢獻。
自生產設施試運行后,遼東作業公司結合現場運行實際,以設備完整性和水下生產系統體系為準則,形成一套適合渤海地區的水下生產系統管理解決方案及工作細則;以基層基礎為抓手,進行設備分級管理,分為7個系統28個設備,責任到人,形成可視化操作程序并現場驗證;與時俱進創新運維管理模式,在參數監測、檢測檢驗、流動安全保障、警示巡線等關鍵事項中海陸聯動、作業提效,實現了首套自主研發淺水水下生產系統從概念設計到國產化應用示范的重大跨越。
為持續做好渤海油田水下開發生產項目人才梯隊建設,項目投運以來,“水下井口應用探索”青年先鋒隊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技能人才排頭兵作用。牽頭建立水下生產系統基礎資料庫,編制各重點設備資料、程序及各類安全生產應急預案60余份;組織骨干力量簽訂“師帶徒協議”,做好技能傳承與培訓提升;定期開展“技能大講堂”,緊貼科技前沿,全面解讀海洋科技的發展方向,全方位提升一線青年員工的科研水平。(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遼東作業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