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記者于5月26日獲悉,新區企業中海油服自主創新研制的超低溫固井水泥漿技術經鑒定,成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此項技術的研制并應用成功標志著我國在深水、超深水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過程中將得到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
據了解,在深水油氣資源開發過程中,水深1500至3000米的海底泥線溫度僅為3℃。在如此低溫、超低溫條件下,普通油井水泥幾乎停滯水化反應,無法凝固膠結地層,加入傳統早強劑后,低溫下增強效果仍不明顯,而傳統降失水劑具有一定緩凝效果,且在低溫下延緩水泥凝固更為明顯,因此如何提高超低溫條件下的水泥石強度,一直是行業公認的技術難題。
研發人員正在配置超低溫水泥漿
對此,中海油服組建專項研發團隊,堅持從核心關鍵添加材料的研制入手,歷時數月潛心攻關,先后完成了3種重要添加劑的研制任務,為構建超低溫固井水泥漿技術奠定了扎實基礎。
據研發人員介紹,專門為構建超低溫固井水泥漿技術所研制的兩種超低溫早強劑,在作用疊加下,能夠有效解決常規早強劑低溫下早強效果差的難題。同時,自主研發的超低溫降失水劑,在低溫下無緩凝作用,解決了常規聚合物類降失水劑低溫下水泥漿稠化時間長、水泥石強度發展延緩的難題。
經鑒定,以超低溫早強劑、降失水劑為核心材料構建的超低溫高早強水泥漿體系在超低溫條件下強度發展迅速,早期強度高,大幅縮短低溫、超溫條件下固井候凝時間,提高了作業時效,綜合性能優于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