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河水軸線禪城段建設又添新進展。作為十大濱江亮點“星耀石灣”片區一部分,瀾石大橋西側濱水空間改造項目已建成并全面對外開放。原來的灘涂地,變身成為集休閑廣場、觀賞臺、步道為一體的河濱小公園。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還是禪城全新打造的特色濱水通道“陶源道”起點之一。“陶源道”全長2公里,以架空棧道銜接瀾石大橋西側和佛山青年公園,加之以彩色瓷、夜光瓷等多種元素進行裝飾,并串聯整個石灣西段濱河公園。目前,“陶源道”建設進入優化收尾階段,不久后,沿途將展現一個融合慢行通道與陶文化游賞功能的特色鮮明的濱水空間。
灘涂地變身瓷影步道
位于瀾石大橋西側的濱水空間,原本是一片濱江灘涂,經過數月的改造提升,這里新建了親水步道和架空棧道。架空棧道的特別之處,在于鑲嵌了不少彩色玻璃瓷片,營造出濃濃的陶文化氛圍。
白天,陽光通過彩瓷把光影投射在地上,仿佛為棧道加上了一層夢幻“濾鏡”,嶺南風情瞬間呈現。“為此,這條架空棧道就取名為瓷影步道。”項目管理相關負責人蔡偉濤介紹,為了方便市民跑步健身,架空棧道上設計了慢跑步道,還設置了夜間小燈,照亮夜跑市民的前路。
這里也是“星耀石灣”片區特色步道“陶源道”的起點,一直通往佛山青年公園。陶源道的裝飾將設置“一段一景觀”的特色。例如在陶源道(佛山青年公園路段),將嵌入夜光彩瓷,每到晚上,瓷片就會發出彩色夜光。
現在,不少市民走上新建棧橋,面朝河濱,欣賞漁舟沂水、鷺鳥翻飛的美景。都市與水鄉景象,在這一處濱水空間里相互交融,讓人陶醉。
Wifi充電設施一應俱全
不僅新建了親水步道、架空棧橋等設施,瀾石大橋西側濱水空間對綠化景致也進行了更新。
“我們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植物,在林下新種了花海,實現了新舊景觀的共生共融。”蔡偉濤介紹,往后,這里的林下花海每季都會更換時花,供市民欣賞。
從江濱路拾級而下會發現,原本灰撲撲的防洪堤變成了畫上彩繪的“印章墻”。一圈圈“印章畫”,有的畫著古代景色,水道兩側商鋪林立,古色古香;有的畫著繁華新景,三龍灣游船在緩緩駛向東平大橋……“我們希望人們在這里,不僅能看到佛山嶺南水鄉文化之美,也能看到佛山作為制造業強市的城市印記。”蔡偉濤說。
為了方便市民游客,這里的活動廣場內更設置了一批多功能長椅。通過椅面的太陽能面板,可供手機進行無線及插線充電。除了可用作大型“充電寶”,每張長椅可以連上藍牙播放音樂,還能提供Wifi信號,以便市民聯網使用,盡顯服務貼心。
相關鏈接 已建好景觀項目
洲尾圍濕地公園生態保育區
佛山五個鷺鳥棲息生態公園之一,重要的鷺鳥保育場所。本項目的設計原則為“生態、自然、野趣、共生”,著重考慮鷺鳥的生態鏈構成以及鷺鳥的遷徙路徑、活動時間和生活習性而建。其中,湖心島項目著力營造宜鳥居、宜人游的和諧環境。
佛山青年公園
公園設計以“城市健康發展、居民健康休閑”為核心理念,融入陶瓷文化元素,結合時尚活力的街頭文化,打造青少年時尚運動、市民健身休閑、生態濱江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休閑娛樂健身公園。
瀾石公園
十大濱江亮點“瀾石記憶”的景區節點,這里建成陽光草坪、環形跑道、兒童娛樂場等區域,也記錄著瀾石片區往昔的人文和產業景象。
瀾石大橋西側濱水空間改造項目
增設休閑步道和親水游步道,打造觀景平臺,打通濱水岸線,建設騎行道、慢行道、慢跑道三道貫通的空間。
東平河北岸線(東平隧道北)景觀提升項目
充分利用坡地,重點打造臨江生態駁岸,創造更多的親水和遠眺空間,為市民創造豐富多樣的景觀體驗,進一步貫通東平河濱水慢行道,融入地方特色元素。
(記者 林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