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比亞迪股份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云飛在其已認證的社交賬號上公開發聲,確認了“高瓴資本參與公司H股增發”的消息。至此,比亞迪近300億港元H股增發項目的參與對象開始揭開神秘面紗。
“我們對高瓴資本參與本輪定增表示感謝和認可,”李云飛表示,“相信前瞻資本與先進智造的結合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長期基石投資者的加入對比亞迪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據其發布內容顯示,高瓴資本或將斥資2億美元參與公司本次H股定增。
擬H股定增募資298億港元
2021年1月21日,比亞迪發布關于根據一般授權配售新H股的公告稱,在和配售代理訂立相關協議后,公司擬發行1.33億股的新H股,約占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數的4.65%。公司此次增發H股配售價為225港元/股,經扣除傭金和估計費用后的募資凈額預計約為298.01億港元。
據公告,此次H股增發將為比亞迪在業務機會中提供優化資本結構和財務結構的良機,并通過吸引高品質機構投資者參與以豐富公司股東結構。此外,募集資金擬用于集團補充運營資金、償還帶息債務、研發投入等。“本次融資將顯著增強公司資本實力,為公司加碼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和動力電池等領域投入提供資金支持,鞏固公司行業領導地位。”
公告中比亞迪并未披露參與增發的相關投資者或機構;但其在1月25日發布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此次交易吸引了全球眾多頂級長線、主權基金等超200家機構投資者參與。
之后,有媒體報道稱紅杉中國或以大額資金參與認購,更包括有社?;稹⒅型豆綜IC等中國主權基金和部分歐洲、中東主權基金,以及電池及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公司等。但上述消息均未得到官方證實,直到2月18日李云飛公開確認了高瓴資本的參與。
在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看來,參與比亞迪增發與高瓴資本以長線和價值投資為主的投資風格不無關系。“相比‘造車新勢力’,比亞迪具備新能源汽車領域更為核心的電池技術,其對產業鏈的控制能力也更高。此外,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車,比亞迪的產品口碑、售后服務以及市占率都已相對成熟,其發展潛力與未來成長性依然不容小覷。”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學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也持有相似看法,他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高瓴投資比亞迪的原因很好理解。隨著新能源汽車開始擺脫泡沫期并進入大浪淘沙階段,行業發展格局尚未明確;一般而言,具備一定技術實力的企業——比如掌握鋰電池技術的企業,最后會獲得一定的市場優勢,比亞迪就是擁有此類技術的企業。”
有意思的是,據高瓴資本在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布的2020年四季度末美股持倉情況,在參與比亞迪增發消息公開前,高瓴資本已不再持有小鵬汽車等三家在美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股權。
對此,盤和林指出:“在新能源汽車浪潮下,部分‘造車新勢力’是借勢而起,相對于比亞迪這類以整車生產為目標的傳統造車勢力沒有優勢,在行業新階段不排除會被淘汰。”
“從市場角度出發,部分‘造車新勢力’的股價已經漲到一個蘊含風險的高點。在這種時候高瓴資本高位出倉,也是避免風險和獲利的一種方式。”王鵬也對此分析稱,“另外,就市場地位前景和技術發展潛力而言,比亞迪的股價或許還有上升空間,從投資角度來看也是很受機構看好的。”
A、H股價雙低走專家稱是短期調整
然而,高瓴資本入局消息獲證實后,比亞迪A、H股股價卻雙雙下行。截至2021年2月19日收盤,比亞迪A股報257.35元/股、H股報249港元/股,分別在2月18日至19日合計下跌3.6%、6.18%。
至于股價下跌原因,《證券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市場對其解讀看法不一,但相似的是對比亞迪基本面的看好,以及對投資者無須擔憂股價短期波動的建議。
盤和林認為,比亞迪股價的走弱與高瓴資本參投關系不大。“實際上,比亞迪A、H股之前的股價漲幅過高才是近期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外,新能源汽車的熱點開始切換,市場脫離泡沫期時必然會帶來一些陣痛,所以公司股價的下跌也和市場趨勢有關。”
同時有觀點稱,比亞迪股價走勢與高瓴參投可能存在些許聯系。王鵬向記者表示,在長線資金入局消息公開后,部分投資者會選擇在此類節點進行拋售,所以公司股價出現短期下跌的現象并不難理解。“但投資者不需要對其短期波動過分擔憂。實際上,大機構入場后不僅能帶來穩盤作用,企業在獲得大機構投資后也能獲得更優的發展資金與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不僅業績表現喜人,在電池技術層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0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收1050.23億元,同比增長11.94%;實現歸母凈利潤34.14億元,同比增長116.83%。2021年1月份,比亞迪共售出汽車4.24萬輛,同比增長68.44%;其中新能源汽車共售出2.02萬輛,同比增長182.88%。《證券日報》記者還曾從比亞迪了解到,其刀片電池的產能將隨著內外部市場的擴大持續加碼、穩步爬坡,將會陸續搭載在后續車型中。
此外,2021年2月初,比亞迪汽車也對外確認了公司正籌建高端品牌并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的消息。比亞迪汽車稱,此次調整系出于品牌及業務發展需要,將與伙伴和用戶共建更具價值的汽車品牌。據悉,原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趙長江將調任高端品牌,負責籌建工作。
“比亞迪籌建高端品牌,似乎能帶來更高的溢價;但實際上一個品牌要維持高端,品牌維護和產品調性改變都伴隨巨大的成本。”對此,盤和林認為,“比亞迪比較合理的策略是精準做好自身定位,搶占更多的份額,尤其是在國內特斯拉采用降價策略的時候。同時也要考慮將芯片、車聯網、無人駕駛等技術裝入車輛,通過科技方式造生態,從賣車轉變為賣服務。”(編輯 才山丹 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林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