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長沙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火熱進行中。三湘都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十四五”期間,長沙將每年新增7萬-8萬個學位;新建100公里軌道線路、4個過江通道;今年底實現長沙城區5G信號全覆蓋……
“十四五”期間,長沙每年新增7萬-8萬學位
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介紹,未來五年,長沙將建成“十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即4條過江通道,地鐵6號線、7號線等100公里軌道交通線路,城區市政管網雨污分流工程,機場周邊配套市政工程,南北橫線,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長沙果園10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此外,從今年起,長沙啟動小區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全市完成品質提升的小區總數不少于100個。
在教育領域,長沙市黨代表、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傳貴表示,在“十四五”期間,計劃每年新增7萬-8萬左右學位,每年增加1-2所高中學校。
本次黨代會工作報告提到,將推出一批“智慧社區”,完善5G、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能快件箱等基礎硬件;拓展智慧環衛、智慧停車、智慧警務、智慧消防、智慧物業等場景。記者從長沙市工信局獲悉,到今年底,長沙將實現全城區及重要景區、園區、鄉村振興的重點區域5G信號全覆蓋。在長沙城區上班、生活的小伙伴,將徹底告別“有5G手機,沒5G信號”的尷尬。
科技賦能,打造種業“硅谷”
長沙市黨代表、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塨表示,科技除了對產業、企業賦能外,還賦能生命健康、鄉村振興等民生領域。他介紹,長沙市科技局將每年選派300名以上的農業科技人員進駐農村,助力鄉村振興;在生命健康領域,將重點支持生物醫藥、醫療健康,以及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特別是針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充分發揮科技技術攻關,并讓基礎研究與生命健康應用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我們深度融合生物技術和數據技術,為動植物育種提供亟需的新基因、新技術、新材料。”長沙市黨代表、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品種測試平臺主任尹合興介紹,傳統育種要到田間實地查看作物生長,育種周期長,而他們采用分子育種技術,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縮短了育種周期,并實現了“精準育種”。
本次長沙市黨代會工作報告強調,打造種業“硅谷”等四大協同創新板塊。而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組建了我國生物種業關鍵共性技術平臺。“未來,我們將圍繞種業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打造創新引領獨角獸和中國種業‘芯片’,為打造種業‘硅谷’貢獻華智力量。”尹合興表示。(記者 胡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