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凱盛科技(600552)公布2021年業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 24%,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超 30%,現金流凈額同比增長超287%,各項經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
據了解,凱盛科技有兩大業務板塊,即新型顯示和應用材料。在新型顯示板塊業務方面,凱盛科技稱,聯合凱盛科技集團在顯示和電子玻璃基板上的資源優勢,已形成緊密的上下游產業鏈協同關系。同時,公司聯合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自主研發的 30 微米高強度柔性玻璃(UTG)。
在應用材料方面,凱盛科技主要圍繞鋯、硅、鈦三種元素,立足鋯系產品,如電熔氧化鋯、硅酸鋯、穩定鋯等,在此基礎上擴大產品系列,如球形石英粉、高純合成二氧化硅、納米鈦酸鋇、稀土拋光粉等產品。
從業務結構來看,“新型顯示”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營業收入為50.71億,營收占比為81.2%,毛利率為15%。
一、靠補助度日,前五名客戶銷售額占比超40%
雖然凱盛科技取得較好“成績”,但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政府補助。
根據凱盛科技2018年至2021年年報,其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貼分別為1.22億元、1.27億元、1.09億元、1.55億元、1.27億元,而對應的年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77億元、0.43億元、0.97億元、1.21億元、1.57億元;同時,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23億元、-0.81億元、0.20億元、0.05億元、0.62億元。可以看出,2018年至2020年,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貼占當年的歸母凈利比例均超過100%。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政府補貼100萬以上的種類達到25個,超過1,000萬的項目有3個,其中UTG項目產業扶持資金與財政補助超過了2000萬元。再從其他收益的科目細項上看,產業發展資金、科研補助、6000 噸納米鈦酸鋇功能陶瓷材料生產線項目、中小尺寸電容式觸摸屏項目排名靠前,四個項目合計金額近9,000萬元。
在高額的補貼下,凱盛科技的相關項目仍需要“輸血”維持。在2021年10月,凱盛科技《2021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的公告顯示,本次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金額為不超過15億,主要用于柔性玻璃(UTG)二期項目、深圳國顯新型顯示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以及償還有息負債及補充流動資金。
同時,凱盛科技的客戶集中高,存在經營風險。2021年前五名客戶銷售額 258,197.83 萬元,占年度銷售總額 40.83%;2020年前五名客戶銷售額 286,870.91 萬元,占年度銷售總額 58.11%。2019年,前五名客戶銷售額 234,947.21 萬元,占年度銷售總額 52%。
二、補助少數股東?少數股東收益率高于上市公司
在客戶集中度高情況下,凱盛科技的少數股東的收益率遠高于其權益比重。2021年末,凱盛科技的少數股東損益為9,058.28萬元,占凈利潤的比重為36.69%;而少數股東權益占股東權益比重僅為9.84%。
并且近幾年來,凱盛科技的少數股東損益增速遠高于歸母凈利潤增速。數據顯示,2019-2021年末,凱盛科技的少數股東損益同比增速分別為200.40%、56.20%以及35.65%,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24.04%、25.15%以及30.35%。2021年末,對于少數股東損益的增長變動,凱盛科技表示,本期控股子公司利潤增加所致。
公開資料顯示,國顯科技與中創公司是凱盛科技的重要的非全資子公司對少數股東損益影響較大,對上市公司新型顯示和應用材料兩大業務板塊有著重要的貢獻。
國顯科技要產品為液晶顯示模組,注冊資本 9,000 萬元,總資產 325,785 萬元,凈資產 84,634 萬元。2021年末實現營業收入 473,997 萬元,營業利潤 24,786 萬元,凈利潤 23,195 萬元。
中創公司主要產品為納米鈦酸鋇、稀土拋光粉等,注冊資本 5,594 萬元,總資產 44,796 萬元,凈資產 16,206 萬元。2021年末實現營業收入 43,522 萬元,營業利潤 12,039 萬元,凈利潤 10,348 萬元。
從項目建設上看,近年來國顯科技與中創公司負責上市公司重要的項目。
資料顯示,“新型顯示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由國顯科技投資建設。在2020年,凱盛科技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國顯科技擬新增投資45,531萬元,在深圳市龍崗區購置土地,建設新型顯示研發生產基地。在2021年定增公告中顯示,深圳國顯新型顯示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額達到43,924萬元。
而“年產 5000 噸半導體二氧化硅生產線項目”則由中創公司負債,公告顯示:安徽中創電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8,742萬元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沫河口化工園區建設年產5000噸半導體用二氧化硅生產線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電子級硅溶膠、半導體用合成二氧化硅、光伏用合成二氧化硅等產品生產能力。
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上看,非全資子公司盈利能力強能夠推動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但是非全資子公司少數股東收益率高于權益占比時,則會存在利潤分配不公的問題。同時,凱盛科技業績依賴于政府補助,補助對業績有重要支撐作用,在此情況下,少數股東的收益率遠高于其權益占比重更容易出現利潤分配不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