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家政阿姨、網約車司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孕育出豐富的就業形式,靈活就業群體正日益龐大。
他們來到城市,為生活奔波勞碌,也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但由于缺少固定勞動關系等因素,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普遍很弱,“不敢病、不敢傷、不敢醫”成為很多人的生存現狀。
如今,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占就業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如何為他們織起防護網,讓他們放心踏實地在城市中打拼,成為社會痛點。
可貴的是,作為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保險業,已經利用自身優勢,在靈活就業人員的保障之路上開始了探索和嘗試。
政策頻出 關注2億群體保障缺口
所謂靈活就業人員,主要指的是從事職業靈活多變,主要以勞務服務為主,沒有固定用工單位,沒有穩定收入的就業人員。比如臨時工、個體戶、自媒體工作者等,都是靈活就業人員。
由于靈活用工人員工作時間不固定,不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一些雇主和勞務機構并不會為其購買社保,加之市場本身缺乏針對靈活用工特點的定制化保險產品。所以,大多靈活就業人員都處于無勞動合同、無社會保險、無安全保障的“三無”狀態,對疾病或意外的風險抵御能力很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占就業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靈活就業群體已成為就業市場的重要力量,其保險保障問題不容忽視。
2020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陸續發布鼓勵和推動靈活就業發展的指導文件和政策,靈活就業數字化和靈活就業保障被重點提及。去年10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專門提到要加大特定人群保障力度,充分考慮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的工作特點,加快開發適合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和各類意外傷害保險產品,提供多元化定制服務。
今年3月初,靈活就業人員再迎政策利好。3月4日,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鼓勵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因地制宜強化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聚焦到保險領域,《通知》從創業就業、住房租賃、子女教育、健康服務、養老保障等幾方面對保險公司提出要求。涵蓋的險種范圍非常廣泛,涉及雇主責任險、意外險、出租人責任險、承租人責任險、家庭財產險、新市民子女學幼險、子女升學補助金保險、實習責任保險、教育機構責任險、普惠性學前教育責任險、商業健康保險、養老保險等多項保險業務。
險企試水 為靈活就業者搭防護網
在相關政策的指引之下,不少保險公司主動進行產品調整和創新,針對靈活就業人群推出靈活性的短期保險產品,以滿足各種靈活就業者的保險保障需求。
比如,眾安保險為餐飲服務、市場傳媒、教育培訓等多種行業的靈活就業人群設計了專屬的意外保險產品“靈活工作保”,覆蓋對被保人不幸意外傷殘或身故給予賠償,以及意外造成的門診住院等醫療費用的報銷。該產品既可以由雇主購買,也可以由員工自己投保。
考慮到靈活就業往往有勞動時間不確定的特點,“靈活工作保”的保障期限可以短至一天,按不同天數靈活提供保障。保費也可以按日繳納,分為0.18元、0.53元、0.89元三檔,分別對應10萬元、30萬元、50萬元的意外身故、傷殘保額,以及1萬、3萬、5萬元的意外醫療費用保障。對于2000元以內的理賠,“靈活工作保”最快1個工作日內到賬。同時,該產品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定制化設計了專屬方案。如家政從業者的保障方案包括了第三者責任險,可賠付財物損壞或人員受傷。
同時,微信支付、騰訊微保推出的“微工卡+靈工日結保險”數字化解決方案也具備鮮明特色,只需在微工卡打卡到崗,即可實現單日投保,保險期間24小時。
針對各種靈活就業人員的工作特點,“微工卡+靈工日結保險”方案采用按人、按天的保險出單模式,勞務公司可通過合作服務商的小程序,創建工作項目并生成投保二維碼。符合行業要求的員工,只需在上班前掃碼通過實名認證,并通過微工卡打卡到崗,即可完成日結保險的記名投保,并生成一張為期24小時的保單,夜班群體也可以有效被保障。該保險方案由平安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承保,單筆保費在0.3-2元之間,最高可保80萬,保單生效后可以直接撥打保司客服電話申請理賠。
此外,對于快遞小哥、滴滴司機等靈活就業人員及外來務工人員,平安人壽提供了包括在線問診、掛號預約協助、住院及手術安排、陪診服務等舉措。無論是否擁有平安壽險保單,均可通過平安金管家APP,免費使用一對一在線問診務。服務覆蓋兒科、婦科、內科、外科等十多類科室,專業醫師7*24小時輪流在線,還有導診醫生幫忙根據咨詢病癥快速匹配在線醫生。
難題待解 尋求差異化破局
定制化、碎片化專屬保險方案的推出,很好地解決了日結零工無法正常投保的問題,但要系統性解決靈活就業保障問題,仍不容易。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表示,目前靈活就業群體在社會保障方面還面臨著缺乏全面準確的登記和統計,難以認定雇傭關系,以及參與社保比例過低等問題。此外,他還指出,現在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意識相對薄弱,存在“無所謂參不參保”和“不知在何處參保”的問題。
此外,從各地銀保監局的調研情況看,靈活就業保障方面尚存諸多難點。比如,北京銀保監局在開展新市民金融服務痛點和需求調研時了解到,北京新市民呈現“兩頭集中”的特點,即“一頭”集中于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一頭”集中于物流、家政等服務類行業,兩類新市民的金融服務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北京銀保監局副局長王威指出,相當一部分新市民群體對疾病或意外的風險抵御能力較弱,尤其需要物美價廉的保險產品為其生產生活“兜底”。
事實上,先保障靈活就業人員最基本、最迫切的問題,同時聚焦差異化客群和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創新,已成為業界共識。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表示,新市民群體非常龐大,主要是由農村向城市流動就業的年輕群體,由于是靈活就業形態,很多都沒有五險一金,對疾病和意外的風險抵御能力較弱,而商業保險可以針對性彌補這個群體的社會保障不足問題,為其生產生活兜底。
“與其他群體相比,新市民群體有自己特定的風險保障需求,保險公司需要研究這個群體的需求,提供定制化和差異化的保險產品,有效滿足他們的保障需求,如針對快遞、物流、家政、建筑施工等新市民就業較多的行業,開發更多的專屬保險保障產品。”朱俊生表示。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則指出,總體而言,任何一個客戶群體都有自己的特征與畫像,都有特定的風險保障需求,保險公司需要專注細分客群,深入研究客戶的痛點和需求,以長期客戶經營的理念和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模式,精準滿足客戶需求,并提升客戶粘性與自身的經營效率與效益。因此,針對新市民群體,保險公司更應該提升客戶經營和服務的定制化程度,尋求差異化的市場空間與競爭模式。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