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和訊財經 阮雨葵
隨著國內激光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精密光學原件廠商紛紛搶灘資本市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又有一家精密光學元件、組件的供應廠商——南京波長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波長光電”)擬登陸創業板,資料顯示,該公司長期專注于服務工業激光加工和紅外熱成像領域,提供各類光學設備、光學設計以及光學檢測的整體解決方案。深究其財務數據與資料,波長光電的底色如何呢?
行業分析:市場規模增速低于10%
市占率僅為0.89%
根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光學材料及元器件行業發展概況》,2021年度國內光學鏡片、鏡頭及模組等元器件的市場規模達1500億元,同比增長7%。
從應用領域來看,資料顯示,智能手機用元件及鏡頭模組的產業規模為1100億元,安防監控鏡頭的市場規模約為75億元,車載攝像頭及模組的市場規模約為100億元,照相投影對應的光學元器件規模約為100億元,激光加工制造裝備等其余應用領域對應的產業規模約為125億元。
波長光電生產銷售的光學元件、組件主要用于激光加工設備和紅外熱成像設備領域。按應用領域測算,波長光電所處的細分市場容量并不高。
另一方面,招股書顯示,波長光電的業務性質屬于工業激光加工以及紅外熱成像細分領域的中游,同行業的龍頭企業代表為舜宇光學科技。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波長光電僅把福光股份(688010)、福晶科技(002222)、宇瞳光學列為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并未將舜宇光學科技納入。
從市場占有率方面看,根據第一輪審核問詢回復顯示,波長光電2020年的市占率僅為0.89%,而同行可比公司中,2020年,宇瞳光學的市場占有率為4.9%,福光股份的市場占有率為1.96%,福晶科技的市場占有率為1.82%。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波長光電規模劣勢明顯,市場地位較低。
經營分析:收入規模業內墊底
短期償債能力遠遜于行業水平
波長光電的經營底色如何呢?
橫向對比看,收入規模方面,在同行業可比企業中舜宇光學科技的經營規模最大。2021年,舜宇光學科技的營業收入高達375億元,扣非凈利潤為49.88億元。
其余同行A股上市公司,福晶科技的營業收入為6.89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8億元;宇瞳光學的營業收入為20.62億元,扣非凈利潤為2.35億元;福光股份的營業收入為6.75億元,扣非凈利潤為0.18億元。
而波長光電2021年營業收入僅為3.1億元,扣非凈利潤僅為0.53億元。
對比可得,在收入規模方面,波長光電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墊底水平,營收仍不足舜宇光學科技的1%,僅為福光股份的一半。
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波長光電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具體來看,報告期內,波長光電的流動比率分別為3.23、3.09和2.75,速動比率分別為2.09、2.18和1.7,均呈下降趨勢。
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流動比率均值分別為5.91、4.21、3.82,速動比率均值分別為4.63、3.16、2.86。其中,福晶科技的流動比率分別為8.26、8.79、8.46,速動比率分別為5.84、6.38、6.49,均遠高于波長光電,且呈上升態勢。
研發分析: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
專利總數業內最少
企業的發展往往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有關,這通常表現在公司對研發投入的力度上。而波長光電作為一家擬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其技術創新與人才儲備能量也會引發市場關注。該公司的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研發費用率方面看,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波長光電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335.76萬元、1448.13萬元、1684.99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93%、5.43%、5.45%。
橫線對比看,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7.38%、7.85%、7.71%,遠高于波長光電(如下圖)。波長光電的研發投入絕對金額和研發費用率在同行可比公司中均處于墊底位置,且研發費用率呈下降趨勢。
研發人員儲備方面看,據第二輪審核問詢回復文件,2021年,波長光電的研發人員數量僅有65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為13.98%。而宇瞳光學、福晶科技、福光股份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328人、210人、256人,研發人員數量占比分別為20.06%、14.39%、12.8%。可見,波長光電的研發人員數量不及同行的三分之一。研發人員占比低于宇瞳光學與福晶科技。
研發成果方面,波長光電同樣略顯遜色。據問詢回復函顯示,波長光電擁有專利79項,其中發明專利有22項。而同行可比公司的福光股份擁有專利601項,其中發明專利有256項;宇瞳光學擁有專利306項,其中發明專利有22項;福晶科技擁有專利125項,其中發明專利有18項。
與龍頭舜宇光學科技相比,更是大相徑庭。2021年末,舜宇光學科技的授權專利合計1667項,其中發明專利493項,另外2241項專利正在申請中;當年的的研發費用高達26.42億元。
對比可見,相對于同行,波長光電的專利數量劣勢較為明顯,專利總數為可比最少,其在產品和技術創新方面皆難言優勢。
內控分析:會計差錯調整四成凈利
關聯交易頻繁涉利益輸送
公司在內控方面疑存在缺陷。
波長光電曾于2014年12月起在新三板掛牌,并于2021年7月摘牌,轉戰創業板。
據招股書,波長光電曾對2018年度、2019年度財務報表涉及的會計差錯進行更正,會計差錯包括收入及成本確認、費用跨期、存貨跌價準備重新計算、股份支付費用調整、研發材料成本重分類、無形資產累計攤銷調整等,涉及科目較多,對凈利潤影響比例一度超40%。值得注意的是,該兩個年度之中的 2019 年不僅是 IPO 預備期,還是實際在新三板掛牌的期間。
為何波長光電的會計差錯更正涉及的項目如此之多,凈利潤前后變動如此之大?是否涉嫌人為調節收入及利潤?答案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波長光電與實控人、董監高、技術人員等相關利益方人員存在諸多關聯交易。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波長光電子公司新加坡波長分別向實控人黃勝弟支付17.39萬元、18.05萬元、4.35萬元,合計支付39.79萬元,該關聯交易為子公司租用黃勝弟車輛。以2019年為例,新加坡波長向黃勝弟平均每月支付1.5萬元租賃費用。
但波長光電并未披露租賃費用的定價標準,其合理性仍存疑。
波長光電的子公司光研科技從實際控制人朱敏及一致行動人黃玉梅處租賃房產的價格公允性,波長光電也未在招股書中做出詳細說明。
波長光電子公司光研科技向實控人朱敏租用的雨花臺區錦繡街5號904室、949室合計153.77平方米,每年租金分別為14.59萬元、14.59萬元、15.72萬元、15.72萬元;向黃玉梅租用的雨花臺區錦繡街5號947室、948室合計160.44平方米,每年租金分別為15.23萬元、15.23萬元、16.4萬元、16.4萬元。其中,2020年租賃金額均上調。
此外,2018 年末,波長光電向其總經理胞弟吳玉亮采購設備資產,采購金額為 20.04 萬元。2018 到 2021 年,波長光電向吳玉亮分別支付津貼 52.56 萬元、80.56 萬元、8.47 萬元、4.44 萬元,吳玉亮四年合計領取津貼 146.03 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波長光電除了與上述公司均發生了關聯交易,在2019到2021年之間,公司還集中注銷了一批關聯公司。
在回復深交所問詢中,波長光電認為,公司不存在向關聯方或其他第三方輸送不恰當利益的情形,并按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及公司內部規章制度履行了必要的內部程序,不存在現存的或潛在的爭議,不存在損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上述問題曾以郵件發函的形式聯系波長光電公司方,但遺憾的是,截止發稿前,未收到有效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