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訊財經 吳雨其
(相關資料圖)
由于近年來新能源引發的“綠色革命”滲透至各行各業,加之“雙碳”政策的推動,光伏作為穩定且易部署的清潔能源已成為主力。而作為光伏產業的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價格一直是高居不下,今年甚至創下了十年以來的高點。在此背景下便吸引眾多企業入局,雙良節能(600481)便是其中之一。
日前,大全能源披露與雙良硅材料(雙良節能子公司)簽訂了《多晶硅采購供應合同》,合同約定2022年至2027年買方預計向賣方采購多晶硅料共15.53萬噸。按照PVInfoLink最新(2022年10月12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價30.30萬元/噸測算,預計采購金額約為470.56億元。
多家企業“囤硅”
自2020年初以來,硅料價格一路從73元/kg上漲至2022年Q3的303元/kg,累計漲幅達315%,截至今年8月末,硅料價格年內累計29次漲價,甚至有可能持續在高位震蕩。
但市場并不缺乏敏銳的獵手,由于多晶硅所展現的巨大發展空間和利潤,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布局。
作為光伏硅片領域的后起之秀雙良節能,其頻頻大動作令市場吃驚。10月13日晚間,雙良節能公告,全資子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良硅材料”)簽訂采購合同,預計采購470.56億元多晶硅料。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國慶前夕,雙良節能才披露兩份多晶硅料采購合同,金額合計約657億元,僅僅過去半個月,雙良節能就已經簽署了1127億元的多晶硅料采購單。實際上,據和訊財經不完全統計,近一年,雙良節能已簽署了超2450億元采購單。
雙良節能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高額采購合同不會給公司帶來資金壓力。
布局硅料的企業并不僅是雙良節能,有媒體統計數據顯示,8家上市公司簽下12份長單合同,涉及約230萬噸多晶硅,預計采購金額超過5000億元。
另外,2021年至少有13家硅料的上下游企業,宣布了多晶硅新投產、擴產計劃,總規模高達209萬噸。這些產能將在2022-2024年逐漸投產;而截至2021年底,全國的多晶硅產能僅58萬噸。
產能逐步釋放 “囤硅”還能否有利可圖?
目前,多晶硅的產量在快速釋放。截至2021年,中國多晶硅產能為52萬噸,產量大約是49.8萬噸,其中約有45萬噸用于光伏。
據中國有色金屬硅業分會專家副主任呂錦標介紹,2022年多晶硅擴產規模達68.4萬噸,主要產能釋放在三季度,到2022年年底中國多晶硅產能將達120萬噸,預計產量為82萬噸。
中信證券(600030)能源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喆10月11日發布的研報顯示,2022年多晶硅新增產能將達約70萬噸,2023 年預計新增產能約164萬噸?;谙掠瓮⑿枨?,王喆在研報中表示,根據多晶硅廠家擴產計劃,今年四季度與明年二季度將迎來硅料產能釋放密集期。
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下游需求旺盛也支撐了硅料價格。截至目前,下游尚有需求未釋放,尤其是國內大型地面站的裝機需求,很多都在等待三、四季度硅料價格的松動。該人士也認為,硅料價格關鍵在于產能的釋放。
硅料企業新特能源的母公司特變電工(600089)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答復硅料價格相關問題時也重申,多晶硅價格主要受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隨著多晶硅行業新增產能的釋放,預計市場供應緊張的局面會得到緩解,多晶硅的價格將會有所回落。
可以預見,未來的多晶硅產能勢必與光伏裝機需求匹配,甚至可能會在此番產能缺口的大舉擴產、投資之下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
在多晶硅價格拐點來臨之際,雙良節能之流的“囤硅”的舉動是否還能有利可圖?
在硅料價格見頂時,市場供需維持緊平衡的狀態依舊使得硅料價格居高難下。對于硅片領域后起之秀雙良節能,囤料之舉是野心,也實屬無奈。
去年3月份,雙良節能宣布,將于包頭建設40GW拉晶、40GW切片項目,分為兩期進行,其中一期20GW項目總投資70億元。而后,該公司進一步提起35億元定增計劃,用于項目建設。一邊生產、一邊采購硅片,雙良節能看來十分看好硅片領域,已豪擲千金。
國聯證券在研報中表示,雙良節能還原爐訂單收益將逐步體現,長單落地保證硅料供應和硅片出貨。雙良節能相關人員也表示,未來的生產成本有望下降。
事實果真如此嗎?業內人士表示,鎖料一般是保未來硅料之需。但巨大的原料雙良節能是否能夠消化?雙良節能曾對媒體稱,公司訂單飽滿。但經統計,去年以來,雙良節能大舉擴產。公司稱,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單晶一廠560臺單晶爐和單晶二廠800臺單晶爐均已全部投產運行、滿負荷生產,年產能已超20GW,預計年內公司大尺寸硅棒/硅片實際產能將實現50G。
銷售訂單方面,今年7月,公司連簽兩份銷售合同,分別向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方面及華晟新材料銷售單晶硅片,金額預計為90.92億元、30.24億元(均為含稅),合計約為121億元。
不完全統計,從去年10月份至今年7月,雙良節能先后與通威股份(600438)、天合光能、愛旭 股份、阿特斯、東方日升(300118)等多家主流電池廠商簽訂硅片供應長單。根據國聯證券統計,上述硅片合同訂單預計總額達779.1億元(含稅)。加上7月簽訂的這兩筆訂單,雙良節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簽訂了900.26億元銷售訂單。但900億的銷售訂單并不能覆蓋超2000多億元的采購訂單。
另外,隨著多晶硅產能進一步釋放,多晶硅價格回落,雙良節能在價格高點買入大量硅料,對此態度是否還能像上述一樣樂觀也未可知。
誠然,雙良節能的豪賭或許是極富想象力的,正如其此前簽訂的一份銷售合同中所言,“本合同的簽訂標志著公司單晶硅片業務獲得客戶和市場認可。”
光伏骨干企業被約談 監管警示不搞囤積居奇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的行動也形成高壓。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10月9日官方網站發文,有關司局負責同志表示,近期國內光伏產業部分環節產品價格持續急劇上漲,引發產業鏈供應鏈劇烈震蕩,其中既有國際貿易環境復雜、新冠疫情反復沖擊、下游需求大幅增長、各環節建設周期差異等原因,也有部分企業炒作哄抬價格、個別從業者囤積居奇等因素。
多晶硅價格的暴漲直接拉高了電站運營商的成本。2022年8月份,光伏組件中標的報價在19.1億-20.7億元/GW,較2020年最低的15億元/GW已經上升了20%-30%,這不利于光伏產業平價上網的推進,也會打擊下游運營商投資電站的熱情。
監管部門要求相關企業要上下游共贏,規范銷售行為、不搞囤積居奇、借機炒作等哄抬價格行為,適度提前釋放產能、合理研判新產能投放風險等,這或許將引導多晶硅價格的理性回歸。
10月9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網站發布了題為《三部門集體約談部分光伏企業及行業機構》的文章。
文章顯示,為深入引導光伏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有關業務司局在組織開展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對接的基礎上,近期集體約談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業及行業機構。
在總結近期光伏產業部分環節產品價格持續急劇上漲的原因后,三部門對相關單位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要著眼大局和長遠利益,堅持上下游合作共贏,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要切實加強企業自律,深入開展自查自糾,自覺規范銷售行為,不搞囤積居奇、借機炒作等哄抬價格行為;三是要統籌推進光伏存量項目建設,合理釋放已建產能,適度加快在建合規項目建設步伐,同時對后續新建產能大規模投產要提前研判、防范風險。
而下一步,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工作協同、強化監督管理,針對行業出現的哄抬價格、壟斷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加強查處、嚴厲打擊。
山西證券(002500)表示,雖然散單價格仍有較高位置成交,但是主流價格區間已經逐漸平穩,硅料價格繼續上漲的動力下降。買方心態處于持續調整變化的階段,對于10月硅料有效供應量的增幅信心充足的預期下,搶購或囤貨現象陸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