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值化周年記丨褪去光環的銀行理財,你還買嗎?

      來源:和訊銀行七七 發布:2023-01-18 14:46:44


      (資料圖片)

      2022年對大資管行業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資管新規全面落地,理財市場進入凈值化運作時代;銀行理財罕見遭遇兩輪“破凈潮”考驗,掀起“贖回潮”,市場在焦灼情緒下不得不開始理性看待投資理財。

      困難中伴隨希望、挑戰中蘊含機遇,這一年不論對銀行、理財機構還是投資者個人而言都意義非凡,全新的財富管理市場正日漸成型。2023年,潔凈起步的理財公司該如何實現“不破不立”?褪去光環的銀行理財對投資者是否還有吸引力?

      “保本”之爭

      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早已是板上釘釘,但直到2022年兩輪破凈潮真的到來,被“驚醒”的投資者們慌忙出逃“理財”賽道,而這樣的趨勢從銀行大額存單利率一降再降仍一單難求中可見一斑。

      以往年經驗來看,從年底12月起至次年3月都是銀行攬儲高峰期,各家銀行都會使出渾身解數爭奪存款,然而今年銀行業似乎壓力驟減,找上門來的存款源源不斷。

      據多家媒體報道,臨近年末,雖然大額存單利率一降再降,大額存單仍異?;鸨?。甚至部分銀行中長期大額存單已經售罄,僅剩1-3個月或半年期的品種。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居民部門新增存款14.9萬億,算上過去5年12月居民新增存款均值1.4萬億,2022年全年居民部門新增存款或超過16萬億,大幅高于往年水平(2019、2020、2021年分別為9.7萬億、11.3萬億和9.9萬億)。


      (截圖來源:雪濤宏觀筆記)

      天風宏觀團隊宋雪濤認為,除疫情導致的居民部門收入增速降低、收入來源結構變化等原因外,2022年資本市場波動加大,理財投資收益回落推動居民部門減持理財產品,資金回流存款也是造成居民部門超額儲蓄的主要來源。

      華西證券(002926)宏觀團隊表示,由于理財產品收益表現欠佳,約0.9萬億元理財資金回流向儲蓄存款。

      此種情形下,銀行理財陷入理財不再“保本”和投資者力求“保本”之爭。

      “破凈”背后

      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不再“保本保息”。去年初以來,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銀行理財千余款產品歷經兩輪“破凈”考驗,投資者大規模贖回的背后也暴露出理財市場的諸多問題。

      2022年3月,受股市下跌、非標占比降低、債券市場綜合波動影響,銀行理財經歷了一輪破凈沖擊,最高時多達2100只產品破凈;僅8個月后,債券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導致現金管理類和固收類理財產品凈值回撤,且R1-2產品規模占比較大,涉及到的投資者更多,由此引發的輿論關注度更高。

      當凈值化時代來臨,銀行理財也未能獨善其身。長久以來,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銀行理財都是投資“避風港”,而今年的兩次“破凈”大考,就像當頭一棒,讓投資者認清以后都無法坐等收益進賬的局面。

      尤其是2022年11月的破凈潮后,各大社交平臺都能看到情緒崩潰的投資者分享自己的“虧本經驗”,這背后暴露出的理財投資者教育問題和理財行業信息披露問題值得關注。

      刻不容緩

      其實早在2022年初第一輪理財破凈后,中銀協及理財登記中心就曾向投資者和銀行業發出《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保護倡議書》,呼吁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深化對理財產品的理解;鼓勵銀行業強化信息披露、嚴守銷售適當性原則。

      隨后,2022年8月,銀保監會發布《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對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理財公司管理辦法等相關監管制度進行細化和補充;12月30日,中銀協發布《中國銀行(601988)業理財業務自律規范》和《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對銀行理財的業績比較基準展示及信息披露、風險控制作出要求。配合此前陸續出臺的《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理財公司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等,金融監管部門已初步建立起理財業務制度規則體系,理財行業在規范化運營的道路上篤行致遠。

      行業迎來規范之后,如何做好投資者理財教育工作顯得尤為迫切。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認為,之前理財公司對投資者的教育較為淺顯,導致部分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了解不夠全面,產品凈值上升時期問題不大,一旦產品凈值下跌,投資者與理財公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與糾紛。

      “所以,理財公司在產品宣傳、信息披露、資產配置等方面需要更加深入、細致地講解。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尤其是中高風險產品時,理財公司要充分披露產品風險,向投資者推薦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劉銀平表示。

      普益標準研究院認為銀行理財應繼續探索有效的投資者教育方法,比如可以從決策教育、資產配置教育和權益保護教育三大方面優化投資者教育工作。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既然“保本”已不再可得,那么在產品選擇上就需要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清晰的認知,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在充分評估自身財務狀況后理性投資;另一方面,在優化資產組合方面下功夫,分散投資,牢記投資名言“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必要時也可以尋求專業機構幫助。

      “拉長戰線,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币晃粯I內人士建議道。

      不破不立

      “贖回潮”漸進尾聲,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3年一季度有望看到銀行理財規?;厣?。同時,凈值化轉型完成之后,銀行理財受市場波動引發的階段性贖回無法避免,無法旱澇保收之后,展望2023年,銀行理財該如何有效應對市場波動?又該如何在全新的發展之路上穩健前行?成為全行業都在思索的“必答題”。

      對此,普益標準研究員表示,2022年銀行理財業績成果可圈可點,2023年面臨的挑戰也不可小覷。未來,銀行理財應聚焦服務實體經濟,拓展投資邊界,擴張代銷渠道,于變局中開新局,進而開創新的發展空間。

      “未來,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銀行理財更應主動作為、高效作為,堅守服務實體經濟使命,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專精特新’企業、鄉村振興、綠色低碳轉型、ESG等領域的資金支持,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精準對接。”普益標準研究院表示。同時,針對新興產業資本投入大、回收期長、風險高的特點,銀行機構應充分發揮理財資金直投直拓的特色優勢,加快形成以實體經濟需求促進銀行理財產品創新、以銀行理財產品創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當前,銀行理財產品以固收類產品為主,其占比保持在80%以上,混合類、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的產品類型較少。除此之外,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投向及設計也相對單一,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普益標準研究院表示,未來,銀行理財機構應更多深挖不同類型市場,建設特色產品體系,實現差異化發展。

      值的一提的是,對中小銀行來說,大部分都面臨投研能力以及系統建設能力不足的現實制約因素,因此除了提升研發產品能力,推進理財業務轉型升級,中小銀行應更傾向于開展代銷業務。未來,中小銀行大力布局代銷業務的態勢將進一步凸顯,也是其應對凈值化挑戰的不二法門。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男人天堂2020|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