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是“國之大者”。 2月25日,安慶市召開了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多起安慶市近年來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典型案例,并就推行“田長制”會給安慶市耕地保護工作帶來什么變化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安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丁旵介紹,為讓田長制工作從“有名”走向“有實”。 安慶市織密“責任網” ,截止目前,全市所轄7縣3區及兩個開發區共印發縣(市、區)級田長制實施方案12個,鄉鎮(街道)級田長制實施方案145個,村(社區)級已印發方案1459個。明確縣級田長235人,鄉(鎮)級田長1753人,村(社區)級田長2060人,巡田網格員30019人,設立公示牌1606塊,做到了“田長到人、標志到地”階段性目標任務。
為有效防止耕地“非糧化”,安慶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群表示,對全市已劃定的280.9萬畝糧食(水稻)生產功能區,要加強依法保護,實行動態監測和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監管成效納入“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責任制考核。
對推行“田長制”會給安慶市耕地保護工作帶來什么變化?安慶市資規局耕保科王夏表示,將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田長制體系,構建“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標志到地”的“田長制”管理體系,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充分調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形成保護耕地合力,做到“誰的地、誰來管”,切實發揮基層田長作為一線“管理員”“宣傳員”和“哨兵”的作用。
為嚴格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是目前各級政府必須要落實好的重要任務。推行“田長制”,通過基層田長以及網格員的日常巡田,及時發現違法用地、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行為,在事件發生之初就及時進行勸誡和制止,并將有關情況向上級田長報告,讓上級有關部門較早了解和掌握情況。目前安慶市正在積極推進田長制信息化平臺建設,研發巡田APP,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報告,使違法用地發現在初始、遏制在萌芽。(記者 蔣六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