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潮時尚崛起、疫情后消費者對體育鍛煉和健康的重視,以及Nike、adidas等國際運動服飾巨頭接連失守中國市場,國內運動服飾品牌正迎來史上難得一遇的超車時機。
據時尚商業快訊,在截至11月30日的第二財季內,Nike銷售額同比僅增長1%至113.6億美元,較第一財季16%的增速大幅放緩,主要受中國市場大跌20%拖累。
無獨有偶,adidas在中國市場同樣遭遇滑鐵盧。在截至9月底的三個月內,adidas大中華區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跌幅為15%,延續了上一季度大跌16%的態勢。
面對這一形式,分析師們紛紛把天平向安踏、李寧等國內運動服飾品牌傾斜。
天風證券日前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李寧“買入”評級,繼續看好該品牌向上帶動下產品運營及擴張紅利釋放,預計12月李寧線下生意較11月繼續提速,同店折扣和售罄率也會持續領跑行業。該報告還更新了李寧今年的盈利預期,凈利潤將在38億至62億元之間。
招商證券國際此前也表示,國內運動服飾行業的“國潮”趨勢將持續,包括Nike和adidas在內的品牌在中國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該行維持安踏、李寧和特步的“買入”評級。
業內對李寧前景的樂觀態度并非空穴來風。
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是規模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運動鞋服零售市場,也是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預計2025年國內運動鞋服規模將達到5990億元,對應復合年增長率13.7%。
近年來,國內消費者人均運動鞋服消費額不斷提升,但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對標發達國家,中國人均運動鞋服支出較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存在3-10倍差距,還有數倍增長潛力。
得益于此,李寧今年已連續三個季度錄得雙位數的增長,是國內運動服飾領域表現最穩健的品牌。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內,李寧整體同店銷售同比錄得20%至30%高段增長,零售流水為40%至50%低段增長。
按渠道分,李寧直營零售渠道同店銷售額錄得30%至40%低段增長,批發和特許經銷商渠道錄得20%至30%中段增長,電商業務也實現了30%至40%中段增長。
截至報告期末,李寧在中國的銷售點數量(不包括李寧YOUNG)共計5803個,較 上一季末凈增加99個,本年迄今凈減少109個。李寧 YOUNG 銷售點數量共計 1137個,較上一季末凈增加96個,本年迄今凈增加 116 個。
讓業界感到愈發壓迫的是,在已有的逾6000家門店基礎上,李寧還在加速占領更多市場份額。12月24日,該品牌一口氣在北京、柳州、沈陽和上海開設了4家全新旗艦店,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體驗、運動體驗和購物體驗。該品牌位于廣西南寧的旗艦店也即將揭幕。
11月初,李寧宣布計劃出售價值105億港元新股,所得款項將用作投資新推出品類、國際擴張、重組基礎設施及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系統、投資未來業務等。
在產品方面,李寧也在不斷拓寬自己的賽道,于11月發布全新獨立高級運動時尚品牌LI-NING 1990(李寧1990),引發行業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與中國李寧對于傳統元素碎片的汲取不同,李寧1990是對品牌三十余年經典的系統回顧。而除了復古潮流的運動套裝,李寧1990還囊括了適合日常的休閑通勤款式,目的是以運動品牌的功能性面料、制作工藝以及成衣的剪裁方式,來構成更立體的運動時尚品牌,這也是李寧集團從未踏足的領域。
李寧集團表示,李寧1990的經典回歸,承載了品牌成立至今三十余年發展歷程中的寶貴文化及精神資產,體現品牌經典—永恒的風格理念。據悉,李寧1990全球首店已于11月6日正式落戶北京僑福芳草地,中國西南首店重慶來福士廣場店也緊隨著在11月13日開業。
在業內人士看來,李寧1990的推出是李寧集團在品牌力方面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于一直堅持“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戰略格局的李寧集團而言,李寧1990的前綴“全新獨立高級時尚品牌”,幾乎是李寧集團前所未有的優先級,也可以說是李寧集團的首個子品牌,足可見集團對該品牌的重視。
本月初,李寧還緊隨潮流,在海南三亞打造了一場以“意想天開”為主題的潮流音樂節,以青年文化力量,創意呈現2022年春夏系列新品,創始人李寧和成龍均到場出席,相關微博話題的閱讀討論量逼近2億。
作為安踏在國內的最大對手,李寧顯然已經意識到,要想用單品牌戰略與后者的多品牌矩陣競爭,就意味著要開發出更多產品結構和層次,來擴大生意的版圖,而向時尚化進擊的最佳支撐就是品牌力。
畢竟趨勢紅利對股價的影響是周期性的,只有產品和品牌的優勢能成為長期的支柱,李寧正在用實際行動回應市場對其增長潛力的質疑。
截至周四收盤,李寧股價上漲近2%至84.15港元,市值約為22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