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態靈活就業服務”在線平臺,是由余杭區推出的集服務、監管、治理于一體的線上就業服務平臺,目前已正式上線。該平臺通過搭建“浙里辦”服務端、“浙政釘”治理端、數字駕駛艙三大智慧應用,涵蓋信息摸排、招聘求職、技能提升、政策服務、權益保障、服務評價等多種功能,打造靈活就業全鏈條服務。
“余杭區聚集餓了么、滴滴等眾多新就業形態用工平臺,平臺的聚集也吸引了眾多靈活就業人員來此求職。”余杭區人力社保局就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沈明棟說,為了更好地實現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信息互通,余杭區首先對 “美團”“餓了么”發布的靈活就業崗位信息進行了匯總篩選,與青團社等轄區優秀兼職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形成“靈活就業用工市場”這一崗位數據庫,并與10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持續將缺工數據上傳至平臺,為廣大待就業人員提供“1+N”式崗位選擇場景。
在打造靈活就業“蓄水池”的基礎上,余杭區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多維度確認人崗匹配權重,求職者只需在該平臺“浙里辦”服務端上傳自己的專業技能、工作證、工作經歷、求職意向等信息,即可精準地獲取與自己需求匹配的崗位信息。
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權益保障問題,余杭區在該平臺“浙政釘”治理端設立“網簽電子勞動合同”模塊,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從發起簽約、簽署、存儲到查閱調用、管理的全過程服務,規范合同簽署過程、強化合同加密存儲、保證合同內容合理合法,避免勞動合同丟失等各類勞動關系隱患問題,促進勞動關系更加規范。
此外,為消除用工形式靈活可能導致的欠薪隱患,余杭區在浙江省人社工作平臺中建設靈活就業數字駕駛艙,對企業用工情況實施全天候、全過程監管,同時,在“浙政釘”和“浙里辦”設置用工滿意度雙方互評、工作支付調查、工傷繳納、浙江“無欠薪”等集約化權益保障模塊,及時介入群眾反映的用工隱患,有效預防和化解勞資糾紛。
對“小零工”實施 “大就業”管理,余杭區以數字化改革激活新就業形態“一池春水”,讓越來越多的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在余杭區實現安心就業。目前,“新業態靈活就業服務”在線平臺累計發布用工崗位6.1萬個,人員報名12萬人次。(記者 王麗娟 余杭微融圈 楊飄 汪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