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新華區化建南區天然氣施工現場依然熱火朝天。為了盡早讓小區居民用上天然氣,施工單位合理安排工序,加班加點推進工程進度。“今年5月前,就能用上天然氣了,不用去換液化氣,以后就方便了。”75歲的小區居民毛玉珍聽說了工程進度后,高興得合不攏嘴。她說小區里大部分是老年人,也沒有電梯,換液化氣是家家戶戶都犯愁的事。
2021年,化建南區所在的化建社區正在推行“指間課堂”,通過掃碼聆聽黨史,讓黨的創新理論從群眾“指尖”傳遞到“心頭”。不少辦事群眾來到這里,都會拿出手機掃一掃收聽理論宣講。他們還經常聚在一起學習、聊天。無意間,毛玉珍和老鄰居們在社區談論起換液化氣的難題,周圍的群眾都深有同感。社區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立即向道東辦事處匯報了此事,并和華潤燃氣有限公司取得聯系。去年11月,施工隊伍就進駐化建南區,預計今年5月前施工完成。
化建社區掃碼學習拉進了社區干部與居民之間的距離,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掃碼來社區、辦事來社區、交心來社區。
“指間課堂”是新華區一堂檢驗黨史學習教育生動的社會實踐課。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新華區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網站。一方面依托“知行”學習小組,做活“黨性教育陣地”,探索建設社區“紅色書吧”,做實“理論學習陣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做強“黨群服務陣地”。另一方面打破以往學習黨史的傳統“讀本”方式,利用現有的辦公陣地打造黨史學習“有聲閱讀館”“指尖課堂”,開展建黨百年“憶、學、講、做”系列主題活動,打造“紅色樓道課堂”。
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激發了新華區黨員干部為民辦實事的熱情。全區上下聚焦為民辦實事解難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現街道(鄉)、社區(村)全覆蓋。黨員干部入戶走訪,察民情訪民意,召開黨員大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針對群眾提出的涉及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就業、醫療、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熱點問題,結合實際列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清單,明確責任和時間節點,結合當前重點工作,黨員干部上下一心、層層推進,形成各級黨委牽頭抓總、領導示范帶頭、各部門聯動、黨員主動認領的工作格局。
華油社區打造了“沒有圍墻的養老院”,設立了全市首家助老社區大食堂,有需求的老人都可來食堂就餐或在“136民意快遞”小程序和自助點餐APP上操作訂餐。為轄區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通過智慧養老信息平臺,聯合社區網格,針對社區60歲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健康數據跟蹤,搭建起老人和智慧終端的橋梁。新華區委組織部以“三基”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208個坑塘水質檢測;將行政村生活垃圾處理,全部納入環衛市場化。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全區17所中小學通過市標準化驗收;全區1所鄉辦衛生院、5所社區服務中心全部納入醫聯體管理……一批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得到解決,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 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