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17日,在濱海高新區,智慧山國家級孵化器中小企業輕量化運營服務中心剛剛啟動運營滿一周。這段時間,中心常務主任韓春龍格外忙碌,不僅需要盡快梳理好園區內外的初創企業資源,更要完善好特色化的“便利注冊—政務托管—財稅法律—資本智庫”一體化輸出園區公共服務,力爭為實現“開門紅”打好基礎。
當前,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有效推動,住所登記承諾制、“一照多址”“一證多址”等降低企業創業成本的新嘗試已經成為創業者口中的“高頻詞”。因此,便利化、輕量化、專業化、規范化的企業綜合運營服務成為不少創業者和初創團隊的首選。為此,智慧山科技園區與立道惟公智庫聯盟共同發起建立了智慧山中小企業輕量化運營服務中心,立足濱海高新區,營造適合“離岸業態”新經濟發展的企業服務。
“相對于過去傳統注冊公司的‘一址一照’模式,如今的商事制度讓企業居家辦公、靈活辦公成為可能,解決了初創期中小微企業的‘房號’問題,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韓春龍告訴記者,“中心打造的輕量化運營服務是指成本輕量化、措施輕量化,這也是我們設計服務產品時的第一指標。同時,我們還提供了注冊便利化登記、政務便利化托管、法務便利化門診、智庫專家便利交流等便利化服務,讓初創企業的起步更加輕松。”
記者了解到,2023年,智慧山國家級孵化器中小企業輕量化運營服務中心將深挖周邊文化類、科技類企業資源,逐步孵化出“具有‘離岸業態’的云端孵化中小微企業及集群”,集群內的企業數量預計將增長100家以上。
“載體的容量有限,服務的容量無限。我們的目標就是服務好這些文化科技類企業,為這些初創企業‘扶上馬,送一程’。”韓春龍表示,“為了落實好今年的發展計劃,中心將針對新的政策紅利進行推廣,讓更多初創期的中小微企業及時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另一方面,企業在享受到政策帶來的便利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強化自律管理,因此,中心將協同多方資源幫助初創期的中小微企業進行規范化運營,進而推動企業生態健康穩定地展開。”
據悉,近年來,智慧山文化創意產業園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瞄準“數字經濟+文化創意”領域,積極搭建“孵化+轉化+產業化”的載體平臺,逐步形成了“辦公帶動商務、拉動休閑、休閑形成社交、社交產生創意、創意激發創業、創業促進辦公”的產業閉環生態系統,已成為濱海高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