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如何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實現助殘共富,讓黨和政府的陽光照進全市殘疾人心里,關乎殘疾人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關乎“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的溫度。
今年2月以來,為構建殘疾人高質量就業工作閉環,我市在全國率先搭建殘疾人高質量就業評價體系、出臺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管理辦法、優化殘疾人就業創業補貼制度。昨日,市殘聯、市財政局、市人社局聯合發布杭州市殘疾人培訓就業新政,以及2022年殘疾人就業增收共富十件實事。
搭建高質量就業評價體系 實現殘疾人勞有厚得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要實現共同富裕,就業是最優方案。
“當前,杭州市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殘疾人就業率達95.83%,但殘疾人就業結構不合理,按比例、集中就業等單位就業比例僅為52.93%。”市人社局就業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堅提到,殘疾人高質量就業評價體系分為體系的構建、理論研究和實踐基礎、運用建議三個部分,主要加強對殘疾人就業創收環境的監測和評價,填補了業內空白。通過杭州數智助殘系統“駕駛艙”,可以一屏呈現、實時監測、在線督辦,賦予殘疾人就業工作風險預警功能。
相較于健全人來說,殘疾人就業層次不高,收入水平整體偏低,地區、城鄉間的差距更加明顯。記者看到,殘疾人高質量就業評價體系設置“整體就業率”“培訓覆蓋率”“職業技能提升率”“百分百就業”“單位就業比例”“社會保險參保率”“工資收入水平”等核心指標,幫助提升殘疾人技能水平,引導各地殘聯開發優質單位和崗位,優化殘疾人就業結構,實現殘疾人勞有厚得。
完善殘疾人“就創”補貼 鼓勵企業超比例安置
為鼓勵企業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杭州出臺了一系列就業創業補貼制度。
市財政局社會保障處副處長鐘曉君舉例,比如規定用人單位每安置一名杭州戶籍殘疾人就業,就按照殘疾人職工工資在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20%—200%和200%以上兩個梯度,分別給予用人單位當地最低工資標準1倍和2倍的崗位補貼。對安置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就業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根據機構創辦規模及安置殘疾人數,給予3萬—20萬元的開辦經費補貼。“通過梯度補貼,鼓勵用人單位逐步推出高層次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收入中高區間的就業規模。”
此外,對從事“云客服”“云審核”等居家網絡就業的殘疾人,每月工時超過20小時、每小時工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殘疾人,給予每月不低于200元的就業補助。對安置農村殘疾人就業且日均勞動報酬不低于100元的經濟組織實體,每安置1人,按實際就業時間每滿一月給予1000元的就業補貼,且不設年齡限制。
“我們集團有1200多名員工,其中有100多名殘疾人,薪酬待遇方面實行同工同酬。每年,我們都會定向到杭州聾校、特殊教育學院招聘殘疾學生,新政出臺,對于企業接納殘疾人的意愿將大大提高。”知味觀集團副總周賽告訴記者,在工作中,這些殘疾人并不比普通員工遜色,不少人拿過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作為傳統餐飲企業,手藝傳承離不開“師帶徒”。“我們在學校建立了企業課堂,每周派師傅進校上兩天課,每年,這些殘疾學生還會走進我們企業實訓,等畢業走上工作崗位,面點制作等手藝已駕輕就熟。”
健全殘疾人職業培訓體系 45個項目自由選擇
就業路上,健全的職業培訓體系是殘疾人提素增能的途徑。
今年,市殘聯、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出臺《杭州市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管理辦法(試行)》,主要有五大特色:實行資源社會化、實行市域一體化、實行驅動數智化、實行用工企業安置激勵機制、實行殘疾人工匠培育提升行動。
新政規定,申報納入承接殘疾人培訓項目的社會培訓機構,不受稅務關系所在區、縣(市)地域限制,可以接收全市戶籍的殘疾人報名,并開展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殘疾人同樣不受戶籍限制,可根據自身意愿自由比選培訓機構,根據居住地、培訓時間、培訓費用和機構口碑等多種因素綜合衡量。
據了解,用工企業組織開展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次1000元。新政還大幅提高了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或以訓代賽的獎金標準。
“2022年,杭州市發布的培訓項目目錄有45個,其中32個要求學員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駱中禮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2家社會培訓機構完成申報,殘疾人可根據需求自行選擇報名,殘聯在培訓結束后發放培訓費補貼。“殘疾人每人每年最多享受三次補貼,依次分別為實際培訓費的100%、80%和60%,但累計補貼總額不超過1萬元。”
新增殘疾人就業1350人
十件實事助力就業增收
除一系列新政外,今年,市殘聯聚焦殘疾人共同富裕,推出了殘疾人就業增收共富十件實事:加強就業評價、完善政策支撐、實行“三個100%”、深化場景應用、搭建就業平臺、實行安置獎勵、強化機構賦能、助力鄉村振興、聚合社會助殘、推行金融惠殘。
“‘三個100%’包括今年新增殘疾人就業1350人,確保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殘疾人100%就業;當年度培訓殘疾人2800人次,確保有培訓訴求的殘疾人100%接受至少一次職業技能培訓;精準做好119名應屆殘疾人大學生就業服務,確保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應屆殘疾人大學生100%就業。”市殘聯教就部部長吳枝忠說,杭州數智助殘系統“我要培訓”應用場景推出了“技能大學堂”云培訓平臺,為全市3300名有培訓意愿的殘疾人提供線上培訓。同時推行“全天候”云招聘和“應需辦”線下招聘會,落實用人單位獎補政策,促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2萬人以上。
今年,杭州“五進”殘疾人之家專項行動持續推進,將規范提升203家殘疾人之家,實現每個區、縣(市)均建有1家以上綜合型、示范型的殘疾人之家;推廣幫扶性就業項目,助力200名農村殘疾人“提低”“擴中”;整合中郵、海亮、圓通等社會力量,打造“郵愛福堤”“融愛面館”“圓夢家園”項目,助力3500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推行金融惠殘,助力我市4000名殘疾人自主創業。(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李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