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是實力最好的見證。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邁瑞醫療(300760,股吧)與大連理工大學研發團隊共同研發的“血液細胞熒光成像染料的創制及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邁瑞醫療這次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和表彰并非首次。早在2008年、2017年,邁瑞醫療就曾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3年自主研發的“一種流式細胞檢測裝置及其實現的流式細胞檢測方法”獲得中國專利金獎、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金獎和銀獎等。
邁瑞醫療成立于1991年,創立至今一直在加強自主研發的道路上執著前行,在30年的發展歷程中,邁瑞醫療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創造了多項醫療器械行業的“中國第一”紀錄:第一臺血氧飽和監護儀、第一臺準全自動三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中國第一臺全自動黑白超聲、第一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歷經30年的發展,如今的邁瑞醫療已然占據了國內醫療器械領軍企業的市場地位,并向著世界醫療器械第一梯隊的目標高速行進。
邁瑞醫療一路高歌猛進,領跑同業,究竟是一股怎樣的力量支持其以如此驚人的發展和增長?
強烈的使命感:研發“用得起”的國產品牌
邁瑞醫療成立于上個世紀90年代,那是一個對科研有執著追求的時代。
然而,在90年代初期,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制造水平還遠遠落后于世界,僅能簡單生產鑷子、針管等產品,更精密化的器械需要大量依靠進口。
當時,一臺進口醫療器械的價格動輒10萬元起步,要知道,那時北京的房價也僅僅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顯然,高昂的價格成為“卡脖子”的一環,令許多醫療機構用戶捉襟見肘,只能望“價”興嘆。
“用不起”,成為多數醫院對進口設備望而卻步的絆腳石,因此導致國內醫院出現醫療設備極度匱乏的情況,諸如監護儀等醫療輔助設備更成為那時醫院里的“奢侈品”。
“中國需要有自己的醫療器械品牌”,強烈的使命感激發了邁瑞醫療創始人李西廷心中義無反顧的創業激情。
1991年,邁瑞醫療在深圳正式宣告成立。
創建初期,邁瑞醫療先是代理進口設備。一年后,邁瑞醫療轉向攻克當時市場需求最迫切的“血氧監護儀”項目,將手上通過代理進口設備所積累的資金全部投入于自主研發。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當時邁瑞醫療的經營利潤根本無法覆蓋研發費用,但其研發國產自主品牌的決心卻變得更加堅定。
1992年底,由邁瑞醫療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款“單參數血氧飽和度”監護儀終于問世,令市場驚喜的是,這款產品的市場報價為4萬元/臺,這甚至還不到國外品牌廠商報價的一半。
憑借“更低價格+相同功效”的雙重優勢,邁瑞醫療的監護儀迅速獲得市場認可,不但成功解決了國內用戶“用不起”的難題,更為自身后續的穩步、高速地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秉持“長期主義” 從不吝惜高投入研發
國產替代進口,并非一朝一夕便能達致,尤其是在醫療器械行業,技術演化的持續性就顯得更為突出。
作為邁瑞醫療的創始人,李西廷深諳科研實力的重要性。他曾指出,“做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技術,公司發展將陷入被動。“
李西廷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引導邁瑞醫療去做的。眾所周知,邁瑞醫療從不吝嗇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目的正是為了令公司保持持續強大的科研實力。
這一點,可以從公司歷年公布的財報中所列研發投入金額的變化中得到佐證: 2018年-2020年,邁瑞醫療研發投入呈現逐步提升的態勢,由最初的14.2億元,大幅增長至20.96億元,三年合計投入近52億元。
令同業都驚嘆稱道的是,單是2020年20.96億的研發投入,在國內醫療器械企業中就堪稱一騎絕塵——總額幾乎相當于同期排名第2-5名同業的研發投入總和!
高額的研發投入加速了高效的成果轉化,也促成結出了累累的科研碩果。截至2021年9月30日,邁瑞醫療專利總申請量已達6850件,其中發明專利4864件;共計授權專利335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609件。
30年來,保持高額研發投入,成為了邁瑞醫療秉持的“長期主義”理念。得益于此,邁瑞醫療先后研發出麻醉機、呼吸機、血液細胞分析儀、生化分析儀、免疫分析儀、超聲診斷系統等產品,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領域,并且均在市場上獲得良好的口碑及銷量。其中,邁瑞醫療的監護儀、麻醉機、血細胞檢測的市場份額均名列全球三甲;呼吸機、輸注泵、生化分析檢測、超聲、DR國內領先。
值得一提的,在邁瑞醫療眾多優秀的拳頭產品中,監護儀的表現顯得尤為“硬氣”。國金證券(600109,股吧)的研報指出,截至目前,邁瑞醫療監護儀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可與之匹敵的競爭對手只是國際名企飛利浦和通用電氣。
在不斷豐富產品矩陣的同時,邁瑞醫療在強化其研發體系的道路上一刻不曾松懈。據了解,公司已經在全球形成了9大研發中心,研發工程師超過3000人,分布在深圳、武漢、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國硅谷、美國新澤西和美國西雅圖,能夠實現每年推出7-12款新產品。
師夷長技以制夷 取道技術并購實現高速發展
邁瑞醫療至今成立不過短短的30年,相較于成立135年的強生、72年的美敦力等國外同業,正當而立壯年。
高速成長、迅速崛起,無疑是年輕企業的成功標志。通常,對于邁瑞醫療這樣的科技企業而言,自主研發無疑是重中之重。但對于業務壁壘高、攻堅難度大、投入回報周期長的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更為高效的輔助策略;從市場經驗來看,科技型企業通過并購不僅使收購方獲得技術創新,還可以通過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
這一點,在全球醫療器械龍頭的發展史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并購儼然成為了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捷徑,這方面案例不勝枚舉,例如:行業巨頭美敦力通過并購Sofamor Danek、MinimMed、柯惠醫療等企業,一躍成為醫療器械行業的全球第一;羅氏通過收購寶靈曼,成為IVD老大;史賽克通過11輪并購,成為骨科、神經技術和脊柱領域的行業巨頭。
邁瑞醫療同樣深知通過并購以保持自身技術優勢、鞏固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性。
2013年,邁瑞醫療為了加強公司在高端超聲領域的研發能力,斥資1.05億美元收購該領域的領軍企業Zonare;三年后,邁瑞醫療便推出了中國首款高端彩超產品Resona7。
統計顯示,自2008年以來,邁瑞醫療已經完成了13起并購,涉及生命信息監護、超聲影像、骨科材料等多個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9月份,邁瑞醫療更是以40.35億元的巨資,收購了全球頂尖的專業體外診斷上游原料供應商芬蘭海肽生物。要知道,邁瑞醫療2020年的全年凈利潤為66.58億元,40.35億相當于其全年凈利潤的2/3!
雖然40.35億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同期88.7億元的現金流量凈額,又足以支撐邁瑞擴張的底氣,所以絲毫動搖不了邁瑞醫療進一步強化研發能力的決心。而此舉帶來的利好效應更是顯而易見——邁瑞醫療自此可以直接獲得在抗原、抗體的原研和自產能力,提升化學發光免疫產品的研發能力,令邁瑞醫療如虎添翼、錦上添花。
通過一系列“技術型”并購,邁瑞醫療不僅獲得了更具優勢的技術加持,同時,新技術也與自身已有的技術形成協同合力,進而保持行業的技術領先性。
而立之年不忘初心 向“全球20強”昂首邁進
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技術實力、通過并購發揮協同效應,邁瑞醫療在不斷做大做強的同時,將公司的發展目標指向了躋身“全球醫療器械企業20強”,并立志要在未來五到十年時間達致目標。
如今的邁瑞醫療,已經具備成為20強企業的最核心也最基礎的共通點——科研實力,這一點仍在進一步得到強化。
在科研實力的加持下,邁瑞醫療得以發揮出高速發展成長的優勢。從2014年到2020年,邁瑞醫療營收由78.36億元增加至210.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7.88%;同期,全球Top10企業的平均增速僅為4.31%。換言之,邁瑞醫療的增速是國際行業龍頭的4倍之多。超過全球Top10企業的平均增速,成為支持邁瑞醫療追趕全球行業龍頭的最強動力。
“隨著產業版圖的不斷做大做強,邁瑞醫療有望逐步成長為引領市場的國際醫療器械巨頭。”光大證券(601788,股吧)的一位分析師如此評價公司的發展,他指出,受益于國內醫療新基建,市場對公司的生命信息與支持產品需求提升;另外,預計隨著國內醫療新基建的不斷推進,國內外的常規診療的逐步恢復,以及公司新興業務的持續發力,預計公司仍有望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
回眸30年發展歷程,邁瑞醫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同業并購等多措并舉,不斷提升自身發展實力,用一項項國家級榮譽向世人展現出國產醫療器械標桿式領軍企業沖擊世界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