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吉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不少重要的關于農業發展的表述,這些在委員間也引起了熱議,而他們的關注點源于過去五年吉林農業的硬核實力。
(資料圖)
比如,過去五年,吉林省全力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在全國率先啟動“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農業現代化第一方陣地位更加穩固。糧食生產能力穩步跨上800億斤臺階。率先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梨樹模式”等保護性耕作面積居全國第一、五年增長5倍。建成高標準農田4330萬畝、五年增長60.4%。“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加快實施,打造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產業“十大產業集群”,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
總結過往,就意味著全新啟航。吉林省是農業大省,如何在2023年實現吉林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突破,幾位委員給出了這樣的思考……
農業產業化在吉林振興中分量極重, 省政協委員、福源館食品集團副董事長張嘉宸就提到了這點。
近幾年,吉林糧食取得大豐收,總產量去年是816.16億斤,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壓艙石。
“我長期關注吉林農業,經過長期調研發現,農產品深精加工是農民增收、吉企打造知名農業品牌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在規模上做文章,真正壯大產業,激活區域,帶動農民。”
她建議,省里應該重點支持一批示范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實施品牌化戰略。
在農業農村中,打造統一的質量品牌體系,比如類似吉林已經成熟多年的吉林大米品牌,進而做到質量好、特色強、市場認可的農業生產鏈,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要加快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把鏈條做長,營銷做暢,加工做深,基地做優,帶動更多農戶、更多企業走上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為吉林振興貢獻農業力量。
“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省政協委員、吉林省節能評審中心副主任叢艷輝就著重談了這一點。
作為農業大省,我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起著“壓艙石”和“穩壓器”的作用,在千億斤糧食工程、“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黑土地保護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如何推動我省從農業大省走向農業強省?
叢艷輝認為,應繼續推進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以農產品精深加工作為農業科技富農的突破口。相較于農產品生產,農產品精深加工更易實現科技上的創新。以數字化、信息化為手段,促進農業經營、農產品品質提升和農產品銷售。精準謀劃產業鏈條延伸項目,實現一二三產業互動發展、融合發展。
廢棄的秸稈在吉林成了寶貝,為啥?因為吉林有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工程。
省政協委員、吉林省長春皓月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趙建勇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這是我省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工程,是富民工程,對于將我省的糧食優勢及秸稈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意義重大。
趙建勇表示,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將發揮好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中的引領作用和綜合帶動效應,也期望吉林省畜牧產業借勢而起,實現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開局之年新吉林、新突破,吉林農業值得期待……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陳志文 欒喜良 曹逸群/文 李煦 羅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