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蘭科的活化石,是遼寧植物界的“大熊貓”,屬珍稀瀕危野生植物。想見它一次得憑緣分,沒有相適應的條件,可能幾年都不會露面。
它就是遼寧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獨有的雙蕊蘭——蘭科植物中極其罕見的原始類型。
近日,遼寧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撫順管理站工作人員在轄區內見到了雙蕊蘭的真身,一共有11株,其中10株以叢狀形式生長。
雙蕊蘭隸屬于蘭科,雙蕊蘭屬,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是珍稀瀕危植物。雙蕊蘭為腐生小草本,莖直立、不分枝、近圓柱狀、無蕊喙,生長發育期僅20余天,8月中旬出土,9月初枯萎后腐爛。
1979年,蘭科泰斗陳心啟在植物分類學報上鑒定“雙蕊蘭—— 一個極其原始和在系統發育上有重要意義的蘭科新屬”以來,雙蕊蘭引起了學者的關注。但由于雙蕊蘭特殊的生長環境及短暫的生活史,其繁殖方式至今未知。雙蕊蘭的發現對第四紀冰緣氣候和燕山運動期間植物消長有著特殊的科學研究價值。
遼寧老禿頂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成立以來,始終把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放在首位,兼顧科研監測和科普宣傳等工作,珍稀瀕危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為更好地保護雙蕊蘭,撫順管理站在溝口和居民區設立了警示宣傳牌,對既有雙蕊蘭的區域進行保護,重點區域由護林員24小時值班看守。
遼沈晚報記者 閆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