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魚宛如精靈隨著海潮而來

      來源:杭州日報 發布:2022-01-21 14:03:08

      從1995年開始,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實行,而年來,更是不斷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去年10月下旬,研究人員就在舟山漁場一次采集到171尾野生大黃魚,這可以說是這次收獲的一個序曲。

      而這次收獲,同樣也是未來的一個序曲。

      “‘咕咕咕’地叫著,入眼的基本是大黃魚。”日東海作業起網時,看到了網里金燦燦的一片大黃魚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我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想起關于黃花魚的一些舊事和傳聞,黃花魚會唱歌,它們宛如精靈隨著海潮而來,而文字也會在時間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1.

      許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漁港石浦看朋友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商業開發,漁港樸素得很,沿著黃昏的海灘,我們傾聽著大海單調而冗長的濤聲,傾耳聽的時候,甚至可以分辨出鷗鳥的叫聲和風打在礁石上的碰撞聲。朋友突然間有些悵然若失,說在他少年的時候,入夜,石浦漁港里,能夠聽到大黃魚的咕嚕咕嚕或咕咕咕的叫聲,他模仿了大黃魚的兩種叫聲,這是雌雄黃魚不同的聲音,在生命的循環間他們在歌唱。朋友模仿中的聲音混雜在凜冽的海風中,一直吹到多年之后我的耳朵深處。

      此后在閑聊中,有當地漁民用我能聽出個大概的方言說,四月的時候,黃魚潮來時,聲音有如雷鳴。而出海打漁的時候,有經驗的船老大身體臥艙中耳貼船底,靜聽潮流聲,像聽風者一樣從潮流間分辨出黃魚的咕咕叫,如田野里的蛙聲。我不知道這些是否屬實,但雪菜大黃魚的美味卻是無法忘卻的,真的是鮮到要掉眉毛的地步。

      大黃魚是石首魚科,棲息于沿岸及海砂泥底質水域,魚群主要分布于西北太洋區,也就是在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沿海。它的鰾能發聲,在生殖期會發出“咯咯”的聲音,而一旦魚群密集,聲音則如水沸聲或松濤聲,這,體現出的就是群體的力量了。

      到了生殖季節,魚群會群聚洄游至河口附或島嶼、內灣的岸淺水域。朋友所描述的景象應該在這一時段里。但由于過度捕撈,海漁業資源日漸衰退,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更是“萬船齊集撈黃魚”,大黃魚資源枯竭,不可避免成為難見的稀罕之物。

      我們現在所吃的大黃魚,大抵是網箱養殖的產物,其口感和鮮美程度,與野生大黃魚當然是無法比較的,最多也就是一種安慰。這也是這次收獲引起那么大反響的根源:它激發了我們味覺中的鄉愁。

      2.

      黃花魚是這類魚種的一個統稱,簡單可分大黃魚和小黃魚。大黃魚也叫大先、金龍、黃瓜魚、紅瓜、黃金龍、桂花黃魚、大王魚、大黃鲞等,小黃魚也叫梅子、梅魚、小王魚、小先、小春魚、小黃瓜魚、厚鱗仔、花魚等。它們之所以又被稱為石首魚,是因為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叫耳石。

      在歷代的典籍中,它的稱謂也時有變化:黃花魚(《臨海異物志》),石頭魚(《嶺表錄異》),江魚(《浙志》),黃魚(《本草述》),海魚、黃瓜魚(《醫林篆要》)……這些都是題外話。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民諺,原話我不太記得了,大致意思是說:“寧可放棄十八畝田,不可錯過黃魚的頭。”這句話是我的爺爺奶奶經常說的,那個時候小,并不懂得黃花魚的頭有啥好吃的,但看著他們笑瞇瞇的撿起魚頭,有滋有味的嚼著,心里莫名的有種快樂。等長大成人之后,當然知道他們舍不得吃魚肉,要省給我和妹妹吃,而自己只能將就一下。

      我們能夠看到最早利用大黃魚作為漁業的記載,應該是見于唐代陸廣微的《吳地記》:吳閨閭十年(公元前505年),吳國在海上作戰,捕得大黃魚充作軍食。“得魚,食之美,魚作金色,不知其名……號為石首魚。”

      對大黃魚情有獨鐘者時有,就像宋時的沈遼在《寄雅上人》中寫:“一杯新酹邀誰飲,石首魚鮮赤蟹肥。”元代的方回在《春盡》中寫:“牡丹花過勞鄉夢,石首魚來聽市聲。自古忍窮盡豪杰,囊無挑藥未須驚。”

      人們對大黃魚之愛可能有其多種原因,周作人在《知堂雜詩抄》中關于端午的一首打油詩中可見一斑:“端午須當吃五黃,枇杷石首得新嘗。黃瓜好配黃梅子,更有雄黃燒酒香。”這五黃中的石首,便是大黃魚,在風俗中,現在大抵是用黃鱔替代了,黃鱔相對總是容易得到的,盡管現在完全野生的也越來越少。

      而在民間,還有把大黃魚作為食療的傳聞,比如它腹中的白色魚鰾可作魚膠,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紫癜。在石首科中,能夠和大黃魚媲美的唯有黃唇魚,最長達2米,最重達100公斤,它只生長在我國南部沿海,十分罕見,以黃唇魚的魚鰾所制成的花膠十分珍貴,民間認為有抗衰防癌止血等奇效。

      懷璧有罪大抵就是這樣。而我們今天,在很多宴席上,與它們同一屬的小小的梅童魚,都是難求的珍饈之一了,就放上一點醬油和生姜清蒸,幾乎可以讓我們的味蕾開始跳舞。

      3.

      “尤愛‘郎君’風味好,美魚珍重爵溪名。”

      這是清代象山詩人錢沃臣所寫,說的是大黃魚所衍生出的食材之“爵鲞”,就是在象山爵溪出產的黃魚鲞,上品爵鲞稱為“郎君鲞”。所謂鲞,就是剖開后晾曬制作的干魚,“美”字下面加“魚”字所構成,其含義顯而易見。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特特意意說:“鲞能養人,人恒想之,故字從養。”我對于童年隱約還有記憶,那個時候走親戚,送黃魚鲞是一種非常周到的禮節。這可能和物質匱乏有關,但更多的還是出于它的價值。

      從李時珍收集的醫譜看,大黃魚還真的能夠作為藥物,他說其味甘、、無毒,除了開胃益氣之外,如果有積食,可以把鲞炙熟吃;如果被蜈蚣咬傷,可以用鲞皮貼傷處;如果有泌尿系統結石(石淋),可以去石首魚頭中石(即耳石)十四具,與當歸等分為末,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飲服,立愈;如果耳朵出膿,可以用石首魚頭中石研為末,或燒存后研為末,敷涂耳內。

      因為味美,且真的能做食療的藥材,它給予我們的想象是無窮的,頗有莊子逍遙游中的那種化天化地之感慨。

      宋代醫家馬志說:“石首魚出水能鳴,夜視有光,頭中有石如棋子。一種野鴨頭中有石,云是此魚所化。”而在《交州記》中記載:武寧縣秋九月,黃魚上化作鶉鳥……

      讀這些怪力亂神之語之時,我仿佛聽見大黃魚在海面之下的歌唱,它把自己的生命傾注于海天之間。古人的有趣在于,盡管囿于他們知識的匱乏,但他們對于萬物相關的那種樸素的認識卻很是讓人遐想,朋友當年那種竭力模仿的模樣,現在再次說起時,不知道還會不會有這份興致了,畢竟隔了三十多年的時間之海。

      4.

      那一年從漁港返回后,查了一下資料,大概是1978年后,大黃魚產量銳減。除了大規模濫捕行為外,當時發明的“敲罟作業法”,一種“滅絕師太”般的狠毒敲響了大黃魚的喪鐘:

      用兩條大船和三十多條小船組成一艚,大船負責張網收網,小船上的漁民不斷敲打綁在船頭上的竹筒,制造噪聲以震昏魚群。敲罟作業針對所有石首魚科的魚類,因為石首魚頭腦里有耳石起衡聽覺作用,竹筒的敲打聲能震昏魚群驅其入網,不論大魚幼魚,一律趕盡殺絕。

      竭澤而漁,則明日無魚。“金鱗出浪”,我家鄉先賢李東陽詩中的意象還會再現嗎?

      好在從1995年開始,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實行,而年來,更是不斷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去年10月下旬,研究人員就在舟山漁場一次采集到171尾野生大黃魚,這可以說是這次收獲的一個序曲。

      而這次收獲,同樣也是未來的一個序曲。(記者李郁蔥)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残暴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亚洲人成7777|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亚洲国产a级视频|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在在线观看网色|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