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江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系列新聞發布會撫州專場舉行,發布會圍繞“全面建設富裕協調美麗和諧幸福的現代化新撫州”主題,介紹了有關情況。
撫州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譚贛明介紹,“十三五”期間,撫州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2個國貧縣高質量摘帽,22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4.7萬貧困群眾全部脫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全部實現,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34個
撫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文勤稱,撫州市以“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產品深加工等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提升產業增值增效空間,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2020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385元,同比增長8.1%,高于全國、全省水平。
融合主體大量涌現,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67家,合作社8010家,家庭農場1781家,帶動農戶36.5萬人。已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7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3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居全省前列。
每年發放400萬元文化惠民卡
撫州市文廣新旅局黨組書記、局長譚玉英介紹,近年來,撫州市大力打造湯顯祖文化品牌,積極開展藝術創作,不斷推出文藝精品。挖掘出具有撫州地方特色的盱河高腔,成功創排了旴河高腔·鄉音版《臨川四夢》、《牡丹亭》,以及首部現代戲《忠誠》等精品劇目,2018年旴河高腔作為地方戲曲代表之一,登上了央視戲曲春晚的舞臺。《臨川四夢》、《牡丹亭》獲得江西玉茗花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導演一等獎、優秀表演獎等;旴河高腔《牡丹亭》在2019年代表江西省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及第十六屆文華獎參評展演,獲“提名劇目”獎,該劇目巡演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是撫州市首次入選。
市政府每年拿出400萬元用于向市民發放文化惠民卡,鼓勵群眾享受高品質文旅消費。每年市政府拿出100多萬元向民營院團采購文化惠民演出服務,每周五、周六、周日在撫州市城區的各個小劇場免費為市民演出。
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約8.3%
撫州市發改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李建光介紹,“十三五”期間,撫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3%左右,增速始終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迅猛,與“十二五”末相比,總產值從41.6億元增至142.5億元,年均增長27.9%。
“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2家上市企業,2020年全市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有29家,20億元以上企業11家,50億元以上企業4家,以“機器換人”為代表的現代化技術改造全面推進,2020年技改投入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42.3%。
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創新型企業雙雙實現零的突破?,F有2個國家級創新型企業、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3個省級創新平臺載體。新增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數據中心)。“十三五”期間,累計開發省級優秀新產品480個,獲省級優秀新產品數量連續五年居全省第一。
提前完成“十三五”智能制造“千百十個”任務,全市已開通5G基站2847個,基本實現全市縣(區)以上中心城區、重點鄉鎮、重點景區、核心商圈5G覆蓋。全市互聯網普及率81.6%,生產設備數字化率38.6%,裝備數控化率39.3%。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96.7%
2020年,撫州市中心城區PM2.5年平均濃度2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96.7%,省級以上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和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森林覆蓋率達66.3%,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記者:卜玉瑩 涂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