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總工會聯合舉辦的廣州市第六屆建筑工匠技能擂臺賽在剛過去的周末順利閉幕。本屆技能擂臺賽共吸引了266名頂尖建筑能手同臺競技,經過激烈角逐和嚴格考核,最終84名選手脫穎而出,被評為新一屆“羊城建筑工匠”。
本屆擂臺賽繼續引入嶺南傳統建筑技藝,作為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木雕首次“亮相”比賽現場,嶺南特色、民間工藝元素為大賽增添了別樣韻味。
比賽現場,20名參賽選手冷靜專注,沉浸在桌案的木料上,從“鑿粗坯”開始雕刻,利用鑿、錘等手動工具,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先初步鑿出雕花的輪廓,隨后調整比例和布局,將具體形態逐步落實并成形,最后運用精雕細刻修飾雕花圖案,刻畫線條,步驟有序,氣定神閑,一刀刀刻畫出精美的祥瑞圖案。
木雕工謝鳳翠是一名特殊的“新選手”。在第四屆市建筑工匠技能擂臺賽上,她參加傳統工藝“磚雕”項目奪得魁首,成為首名女性羊城建筑工匠。今年她又以“新選手”的身份參加木雕工的比拼,并再次摘得桂冠。她平時既做磚雕,又做木雕,這兩項都是當前古建筑常用的技藝。她說,在剛開始學木雕的時候,因為自己基礎一般,學得比別人慢,所以經常額外增加練習時間。依靠大量的練習,技藝逐漸提升,自己完成作品的速度和質量都有了較大的進步。
今年擂臺賽新增代表建筑行業新式科技的鋁模工、建筑模型(BIM)制作工兩大競賽項目。
而在建筑模型(BIM)制作工比賽中,參賽選手通過BIM建模軟件制作出外觀造型古樸大方的框架結構建筑。BIM是近年來在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領域出現的新技術,BIM技術作為建筑行業新式科技,能很好地解決建筑施工中的難點問題,在進行設計和應用階段提前檢查出各專業的“錯、缺、漏、碰”,其“可視化、模擬性、協調性、優化性、可出圖性”等五大特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綠色建造,儼然是建筑業的“神兵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擂臺賽中建筑模型(BIM)制作工參賽選手的平均年齡僅為25歲,新一批年輕技能人才隊伍加入建筑業行業發展的“快車道”。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杰 通訊員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