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fēng)凌冽時,最是香腸味美時。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張羅著灌點香腸,為餐桌上多增加一些年味,此時灌香腸的手藝人進入到一年中最忙碌的時間段,今天就帶您走近一位有著15年灌香腸經(jīng)驗的手藝人——謝維勤。
早上9點半,此時廣源菜場中買菜的人群已經(jīng)稀疏起來,肉品區(qū)的謝維勤招呼完買肉的市民后,開始投入到灌香腸的工作之中。只見謝維勤在肉攤上挑選一番,然后把色澤鮮艷、紅白相間的豬肉切成塊狀,以備絞肉絲之用。謝維勤說,要想香腸口味好,這第一步就是要選好肉,定好配比,因為增之一分則肥,減之一分則瘦。
謝維勤:后腿一般瘦的多一點,帶一點五花給里面,灌出香腸也香,好吃。豬大一點,越大越好,在配比方面一般都是在七分瘦的三分肥的,灌出的香腸就好吃了。
今年57歲謝維勤賣了30多年的豬肉,15年前,他開始學(xué)習(xí)灌香腸,如果說肉好是香腸好吃的基礎(chǔ),那么配料則是最重要的輔助了,每當兌配料時,謝維勤總是把醬油、白糖、生抽、雞精等各種原料擺滿案板,儀式感滿滿。
謝維勤:甜度和咸度根據(jù)人的口味,有的顧客要求甜一點我們糖就多放一點,有的喜歡咸的,鹽就多放一點。
接下來就是最費力氣的步驟了,把配好的料子放到絞好的肉絲中,不停地攪拌,這偷不得半點閑,一天攪拌下來,謝維勤的雙手很是酸疼。
謝維勤:(一天)大概都在三四頭豬,在600斤左右我們兩個人忙還是有點累的,絞出的料子靠我人工去攪拌。
時代在進步,有勞累的部分,也有著因為機械而方便的部分。香腸“灌”的這一步就是其中之一,現(xiàn)在效率比以前可是提高了十倍左右。
謝維勤:以前都是手工操作,一天只能灌50斤有這個絞肉機,每天都能灌500斤左右,量增加了很多。
以前灌香腸的隊伍會排得老遠,但是現(xiàn)在基本上不會出現(xiàn)排長龍的情況了。這么多年來,客源相對穩(wěn)定了下來,無論在天南還是海北,一個微信,就是一個訂單。而這一塊就由年輕的兒子謝影來負責(zé),在他的微信中,每天的訂單基本上不停歇。
謝維勤兒子 謝影:我們家灌那么多年香腸,基本都是老客戶了味道非常好,所以現(xiàn)在都是從網(wǎng)上發(fā)給我,然后我灌好把它送過去,外地的朋友都是我曬干了把它寄過去,寄給他。
謝維勤說,香腸是冬季時令性的美食,他從十一月份就開始灌香腸了,忙到年前才能結(jié)束,自己也在這份忙碌中收獲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
謝維勤:我們每天忙是要累一點的,聽到有的顧客說我們家香腸灌的口味還不錯,大眾口味還不錯,我們聽到心里也感到舒坦、高興,為了達到人口味,我們是盡心盡力給人調(diào)。(記者/孫亞麗 魏紅 編輯/楊艷蘇 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