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濟南市“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展規劃》進行介紹解讀。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認真做好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截至目前共對16910家企業進行評價。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徐廣亮表示,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是指生態環境部門根據企業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信息,對企業環境信用進行評價,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的活動。由好到差依次分綠、藍、黃、黑四種顏色標識,分別對應誠信守法、輕微失信、一般失信和嚴重失信企業。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認真做好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截至目前共對16910家企業進行評價,其中黃色標識1217家,無黑色標識,其他為綠色或藍色標識,評價結果按要求統一在“山東環境”官方網站公開。
一是記分。根據企業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實行記分制,在產生記分事項信息后7個工作日內錄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二是告知。及時將記分信息告知企業,企業可以自行登錄信息管理系統查詢。如有異議,可以按要求書面提出,生態環境部門應當進行復核。三是核銷。企業整改完成后向生態環境部門提交核銷申請,經核實完成整改的,核銷相應記分。四是修復。企業完成整改核銷且顏色標識有效期屆滿的,視為完成環境信息修復。
生態環境部門將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作為實施差異化監管的重要依據。對綠色標識企業,生態環境部門在法定權限內可以采取如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優先推薦評先創優或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等激勵性措施。對藍色標識企業,減少隨機抽查頻次,及時向企業推送失信提醒信息。對黃色標識企業,適當加大抽查檢查力度和頻次,在有關評先創優活動中慎重考慮。對黑色標識企業,在法定權限內可以采取如列為重點監管對象、限制支持財政資金項目、限制各類表彰獎勵活動等懲戒性措施。
同時,每年將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結果報省生態環境廳,省廳統一通報相關部門和機構,依法依規對黃色和黑色標識企業實施聯合懲戒。(記者 張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