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城市擁堵,除了減少道路通行中的交通壓力,路口的交通秩序改善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會發光的智能斑馬線、對角人行橫道線、打破常規的“心形”信號燈……國內不少城市已經在路口實現了各種“新創意”,不僅吸引著人們更多地關注并重視路口交通秩序,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市民的文明出行習慣。
北京交警去年試點的新型“智能斑馬線”。每日晚高峰時,斑馬線會自動開啟“亮燈”模式,提升夜間交通安全。當信號燈由紅轉綠時,斑馬線兩側的燈帶也同步亮起綠燈,綠燈即將熄滅時,燈帶會跟著信號燈閃爍三次,隨即熄滅,提醒行人、自行車勿闖燈越線。發光的斑馬線,讓機動車禮讓的情況明顯增多,行人在通過路口時也更加自覺。不少居民紛紛表示,這樣醒目又新穎的斑馬線,創意很好,非常值得推廣。
又如,杭州早在2007年就設置了國內首條對角人行橫道線,長沙、廈門、北京等多地也都因地制宜,在交通繁忙的路口設置了人性化、有創意的對角人行橫道線,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例如北京,將設置對角人行橫道線的路口稱為全向十字路口,行人有專屬的通行時間。這段時間內,十字路口四個角落針對行人的信號燈會同時變為綠燈,所有車輛都需停車等候,行人不僅可以走到道路的正對面,也可以穿越對角線去往道路的斜對面。也就是說,行人在“全向十字路口”某一固定周期內可以在所有方向自由穿行,提升了通行效率,也改善了人車交織的情況,市民反映很好。
再比如,將路口常見的圓形信號燈變成“心”形,在滿足傳統交通指示需求的同時,兼顧了美觀,既彰顯城市魅力,又增加了人文氛圍,時刻提醒廣大交通參與者遵守交通法規,帶著安全與愛回家。筆者查詢發現,近兩年,長沙、成都、濟南、烏魯木齊等地,均試點過“心”形信號燈。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城市溫度和人文關懷,也能引起市民對于交通安全話題的討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銀川不妨借鑒外地現有的經驗,為疏堵提暢多增加些靈活方案。斑馬線前的良好秩序需要長期的堅持,更離不開所有交通參與者的共同參與。“新創意”的出現,也許會給市民的出行習慣帶來了積極影響。至少在這些“新創意”的吸引下,大家自然會更多地關注身邊有關交通安全的那些事兒。(記者錢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