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城區的市民汪先生,周末有空時就會帶上家人約上朋友往蕭山南片跑。“以前常跑建德桐廬,住山間民宿,這幾年我們蕭山農村也發展起來了,運動健身、鄉村旅游都是不錯的選擇。”
蕭山人的這份驕傲,源于美麗蕭山蝶變正從“盆景”變“風景”:2021年蕭山新創建美麗鄉村提升村40個,完成6個鎮街(平臺)“污水零直排”項目,創建A級及以上景區村莊25個,圓滿兌現民生實事承諾,一幅美麗畫卷正在蕭然大地上徐徐展開。
美麗鄉村由淺入深
走進戴村鎮郁家山下村,秀美景色與人文特色相得益彰,施家河、知青文化園、達夫公園等串聯成線,移步換景、步步見景。自列入美麗鄉村提升村后,郁家山下村先做“減法”,再做“加法”,開展全域整治,深入挖掘特色,使整村面貌煥然一新。如今,“知青”“農耕”“達夫祖里”三大特色已成為郁家山下村的“金名片”,農文旅融合不斷深入,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推動美麗鄉村從“環境美”邁向“產業美”,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是郁家山下村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區美麗鄉村建設的題中之義。自2019年我區啟動區級美麗鄉村提升村,截至去年底已有三批110個美麗鄉村提升村通過驗收。美麗鄉村扮靚了村容村貌,也激活了村莊造血功能,老百姓拍手叫好。
“污水零直排”順利收官
讓污水不再橫流,這曾是蕭山人民的期待,如今已成為現實——2021年,隨著城廂街道、北干街道、新塘街道、盈豐街道、臨浦鎮、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驗收,我區“污水零直排區”實現全域覆蓋。
“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是攻堅治水難題的一把利劍。2019年,我區啟動全域“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大力推進雨污分流、污水收集處理,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2020年,我區繼續以高標準、高質量持續推進建設,從鎮街向工業園區、生活小區深入推進,并涌現了農污公園等改造亮點工程,為蕭山美麗鄉村建設增添光彩。
從污水靠蒸發到污水零直排,這是蕭山治水從治標到治本的轉變,也是河水清清的關鍵所在。下一步,蕭山將繼續鞏固“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成效,打通城市排水的“毛細血管”,真正做到“零直排”,努力展現更多美麗河湖幸福畫卷。
景區村莊由點及面
浦陽鎮的靈山村,如今注入美麗因子,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村”,景色宜人,游人如織。
為了創建景區村莊,靈山村持續推進美麗工程:拆后土地有的建成停車場,有的生態復綠,變成景觀小品;整治后的河道,岸邊植綠造景、引入水生植物園,既好看、又好玩;閑置村級用房“騰籠換鳥”,取而代之的是南宋官窯工作室、半間書屋、非遺傳承展示點等文旅融合“點睛”項目。漫步在這里,詩和遠方就在眼前。
這樣的蝶變發生在蕭山不少農村。衙前鳳凰村賡續紅色基因,進化歡潭村深耕歷史文化,臨浦橫一村挖掘鄉野趣味……一個個景區村莊,構成了蕭山獨特韻味。截至目前,我區已成功創建A級以上景區村莊109個,其中3A級21個、2A級55個、1A級33個。村莊變景區,蕭山全域旅游邁入“村時代”。(記者王慧青通訊員高路高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