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人們對飲料的需求也更加細分、多元、健康。乘著這股東風,減糖飲品漸成行業寵兒。減糖飲品究竟健不健康?應該怎樣看待減糖飲料?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行業應作出哪些改變?
2021服貿會期間,在以“匯聚你我力量,推動飲品可持續發展,助力國民營養與健康”為主題的首屆中國飲品健康消費論壇上,政府相關部門領導、行業學者、優秀企業代表暢所欲言,就健康飲品市場及行業減糖情況、國家政策標準及產業布局,以及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進行了交流。
消費需求日趨健康化
需要提神,就沏上一杯茶或咖啡;想提升幸福感,點杯時令奶茶;運動一下,功能性飲料準備著;想要立體口感,氣泡飲料挑一瓶;喜愛健康清口,囤一箱巴黎水、蘇打水……現代社會,對于不少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而言,飲料已經承包了他們的生活所需。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看來,飲品行業是把握新消費特征的一個入口和路標。“任何時期,人類的商品消費都圍繞著衣食住行,有趣的是,人類近代出現的第一個消費品就是白糖,之后有了郁金香、咖啡、瓷器等。”
“有一個說法是,看你喝什么,就能看出你是哪個年代的人。不過,對于現代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泡枸杞和喝奶茶并不沖突,飲品正成為人們展示個性和群體特征的搭配,這也是飲品消費在新消費時代的一個特征。”王青說。
不止如此。王青認為,新消費時代的飲品消費還呈現出其他幾個特征,包括強調愉悅感的同時更關注營養和健康;重視體驗化、娛樂化,這要求產品持續創新和引爆;女性的引領地位突出;便利化和網絡化,可以適應工作、休閑、夜經濟等多場景;更加關注本土文化和本地文化元素,產品風味化明顯,比如北京和四川最受歡迎的飲品就各不相同。
值得關注的是,在多元化的消費場景中,健康已成為消費者最普遍的需求,點奶茶要選低糖或無糖,喝飲料要喝零糖零脂,喝水也可以選擇蘇打水、低鈉水,購買健康飲品已經成為消費趨勢。
中宣部原秘書長官景輝表示,飲品工業是社會關注度很高的食品產業,是輕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朝陽產業,其發展直接關系到國民的身體健康和中華民族的興旺。近年來,消費升級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大的變革,食品行業的消費熱點也在發生變化。飲品消費的多元化趨勢更加明顯,消費者從單純的追求風味向方便、快捷,口感和健康、營養的功能性方向轉變。
減糖成行業趨勢
在減糖政策和標準方面,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食品營養處處長徐嬌發表示,為了踐行“健康中國”戰略,國民營養計劃中明確提出廣泛開展“三減三建”的專項行動,市場監管總局隨后印發了關于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規定,提出減鹽、減油、減糖行動,使用天然甜味劑替代蔗糖。
為推動飲料行業發展,滿足廣大消費者對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論壇正式發布了《健康中國飲料食品減糖行動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過量食糖是導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流行的原因之一,而含糖飲料的過度攝入使得糖尿病人群年輕化,發病率也逐漸上升。為了做好減糖行動,白皮書從飲料行業結構化、減糖健康、環保、品牌化等四個方面指明未來減糖發展方向。
具體來看,首先,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飲料行業發展水平得到不斷提升,需求提高,產能進一步擴大,為了適應這種變化,飲料行業結構需進一步提升和優化。在使用原料方面,目前國內飲料已經開始使用赤蘚糖醇等較高端的甜味劑,只要規定使用量和范圍,長遠來看,是有益于消費者健康的。
其次,全民控糖時代到來,無糖飲料成為首選。在消費者的低(無)熱量需求推動下,生產企業開始重視這種轉變,憑借原料配方更健康的產品重新贏回消費者,“減糖”成為飲料行業一大趨勢。2018年,元氣森林無糖飲料的成功就加深了消費者對無糖飲料的認知,從而進一步帶動了無糖飲料的發展。
再次,產品包裝與可持續發展也成為飲料行業的未來趨勢,特別是飲料包裝方面的技術創新等。
最后,對于企業而言,品牌化可以助其快速打開市場,在競爭激烈的飲料行業中脫穎而出。飲料行業是一個萬億級市場,誕生至今,植物蛋白飲料、碳酸飲料、茶飲料、瓶裝水、果汁、涼茶、含乳飲料等細分市場層出不窮,產品的品牌化是穩定市場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開拓市場的良方。
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飲料行業的產品、營銷、渠道等都逐步走向多元化,產品生命周期明顯變短。對于現階段的飲料企業來說,應把握“減糖”新動向,以健康、環保、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加速品牌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