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資本邦了解到,近日,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在京正式發布《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21)》(下稱《報告》)。《報告》由引言、養老金融知識與風險認知、養老金融參與情況及未來意愿、基本養老保險認知及參與情況、養老金融活動面臨的潛在挑戰與完善路徑五個部分構成。
在養老金融知識與風險認知方面,《報告》顯示,調查對象基礎金融知識正確率的平均值為59.46%,與2020年調查的61.24%相比略有下降,金融基礎知識仍需進一步普及,尤其是對通貨膨脹的了解有待加強。同時,49.83%的調查對象將“確保本金安全,收益多少不重要”作為其長期目標,這反映出公眾的養老投資觀念偏向保守。但相較于2020年,本次調查選擇“確保本金安全”的人數比例下降13.46%,而選擇“追上通貨膨脹”的人數比例上升,這體現公眾的投資理念在逐漸向保值增值的目標轉變。
在養老金融參與情況及未來意愿方面,多數調查對象通過金融市場上的多元化渠道進行養老財富儲備,有50.81%的調查對象偏好銀行存款的方式,其次是商業養老保險(27.98%)、銀行理財(26.27%)、房產(21.69%)、基金(15.59%),也有部分調查對象通過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股票、信托、國債等方式進行養老財富儲備。但仍有15.92%的調查對象尚未進行任何養老財富儲備,此群體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9歲及以下和60歲及以上,其養老保障問題需要進一步關注。大多數調查對象都認識到應從較早年齡開始進行養老儲備,且超過九成(96.69%)的調查對象愿意在稅收優惠激勵下進行市場化的養老財富儲備,養老金融產品市場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在基本養老保險認知及參與情況方面,《報告》顯示,46.79%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者預期的養老金水平為在職工資收入的40-60%,這與基本養老金的目標替代率(59.2%)基本持平,但高于目前的實際替代率(45%左右)。此外,調查對象對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待遇預期水平的平均值為1868.115元/月,也遠遠高于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平均待遇水平(約174元/月)。由此可見,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水平不及預期,保障壓力大,應逐步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體系,大力發展第二、三支柱養老金制度,提高老年人的養老保障待遇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養老保障需求。
在養老財富儲備規模方面來看,近八成調查對象儲備金額在50萬以下,超三成調查對象養老財富儲備在10萬元以下,僅有22.17%的儲備金額超過了50萬元。總體來看,我國國民已經具備一定的養老儲備意識。近六成調查對象認為應該在40歲以前就開始進行養老財富儲備,但仍有15.04%的認為50歲以后才需要開始進行養老財富儲備。 但就養老財富儲備規模預期而言,超過八成的調查對象認為整個養老期間的財富儲備規模在100萬以內即可滿足養老需求;不到20%的認為養老財富儲備需要達到100萬以上。
在中國養老金融活動的政策完善方面,《報告》建議: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保障的范圍和水平;推進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多支柱養老金體系;深入加強養老金融教育,提高國民養老金融素養;不斷創新養老金融產品,滿足多元養老金融需求;持續提高養老儲備意識,優化養老金融市場環境。
頭圖來源:圖蟲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資訊,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