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新冠疫情使得許多人的返鄉之路充滿變數。春節還能回家嗎?
這幾天,一篇標題為《可以永遠相信浙江》的帖子在網上刷屏。發帖人是個浙江女孩,她在北京生活,打算回家過年。
由于公司附近出現過確診病例,她向家鄉防控辦撥打電話詢問是否需要隔離。
結果,對方的回答,讓她瞬間破防,也感動了無數網友,讓春節回家之路,更顯溫情。
昨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連線發帖人——浙江女孩沈夢(化名)和接電話的防控人員江英,她們還原了這通電話以及背后的故事。
兩人的對話大致如下:
沈夢:“我在北京工作,是嘉興人。我的行程碼帶了星號,住在xxx小區,在xxx區域上班,請問返回嘉興需要集中隔離嗎?”
江英:“不需要集中隔離,北京雖然有中高風險地區,但你所屬的地區不在管控之內,不屬于中高風險地區,是可以回來的,只有中高風險地區的才需要隔離,帶星號的只需提供48小時內的核酸證明,回來到社區報備一下就可以了。”
沈夢:“我所在的公司附近出現了確診病例,但離我的公司不算近,我們也沒有要求做集體核酸。”
江英:“沒關系,沒讓你們集中做核酸,就是說明你在的那片區域是安全的。我們還是相信首都的。”
沈夢:“好的,我也蠻想回來的。”
江英:“想不想家?多久沒回來了?”
沈夢:“快兩年了……”
江英:“想回來就回來吧。只要你在的街道沒有被封閉管理,你就可以回來。不過,你最好在回家前一天再咨詢一遍,因為疫情每天都在變化。”
沈夢在北京學習工作了十年。從事傳媒相關行業。以往每年,她都會回家一兩次,春節當然是必定要回家的日子。不過去年春節,沈夢和家人都選擇就地過年,沒能團聚。
疫情讓她養成了出行前就查詢防控要求、做核酸檢測的習慣。
打完電話的第二天,沈夢把這段對話發表到網絡上,稱“一整個破防”、“可以永遠相信浙江”。
很快,這個帖子被轉載到各個平臺上。沈夢還收到一些浙江其他地區網友的私信,稱他們也感受到了浙江的溫暖。
沈夢是2022年1月20日傍晚,撥打嘉興港區防控辦24小時值班電話的。
接電話的江英是一名社區護士,31歲,平常在平湖市乍浦中心衛生院工作。今年1月來到嘉興港區防控辦綜合組支援工作。
防控辦有一臺24小時值班手機,根據排班表,工作人員輪流接聽,每次值班時間都是整24小時。
1月20日,江英第一次拿到值班手機。這天,她接了十來個電話,基本都是浙江省外返鄉人員的咨詢。
這段話讓許多網友感動,但在江英看來,這只是一段再平常不過的對話,“我們防控辦每個人,對每通來電都是這樣,要耐心一點,溫和一點。”
這幾天,江英依然在防控辦忙碌。在防控辦綜合組,她可以查看《港區疫情防控五色表》。每天,表上會更新全國低、中、高風險區域,有時,區域會具體劃分到小區范圍。這是江英解答問題的主要依據。
她還接到過來自西安和天津的電話。有時咨詢的人員確實需要集中隔離,或暫不建議返浙,“電話那頭也很理解,很配合。”江英說。
今年春節,沈夢決定還是就地過年,留在北京。江英是嘉興港區人,目前還沒有明確會不會在防控辦值班。
相信冬天過去,每一個思念家鄉的人都能隨時團聚。
快評
“可以永遠相信浙江”為什么會讓許多在外打拼的游子感慨,在網上引發共鳴?是因為浙江在返鄉政策上,并沒有搞機械式的一刀切,而是精準到位;是因為防控辦工作人員接到咨詢,不是簡單粗暴,而是充滿溫情的服務。正是精準和溫情這兩點,才讓在外的浙江游子感到親切、踏實。
“永遠相信浙江”,這是在外游子的感慨,也是對當下浙江所有防疫努力的最大肯定和褒獎。(記者陳馨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