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關鍵詞:【監管動態】【聚焦北交所】【基金產品】【基金公司動態】【券商動態】【期貨法】【大宗商品波動】
政策重磅
【監管動態】
1、【交易所債市持續推進改革,多措并舉防范過度融資】證監會將深化交易所債券市場改革,進一步加強發行監管,構建全位風險監測識別體系,把好入口關,抑制過度融資,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協同配合,不斷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機制。
【聚焦北交所】
2、【北京證券交易所定位明晰,聚焦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1金融街(000402,股吧)論壇上強調了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定位,即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京證券交易所是“龍頭”,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是基礎,要發揮好北京證券交易所的“龍頭”撬動和“反哺”作用,不斷做活做強創新層和基礎層,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3、【北交所開市腳步漸近,事中事后監管持續從嚴】前三季度,我國資本市場總體運行穩定,市場功能逐步增強,市場監管日益完善,證券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從注冊制試點到北交所設立,改革動作不斷,市場生態持續完善。
4、【創投備戰北交所 爭取投早投小捕獲“單項冠軍”】隨著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腳步臨近,市場對于首批掛牌公司充滿期待,創投機構也在積極備戰,競相推薦合適的企業申報。多家創投機構負責人表示,一批在新三板掛牌的被投企業,已在溝通申報北交所的相關事宜,并與券商和股轉系統保持緊密聯系,等待北交所IPO細則出臺,爭取早日實現掛牌北交所。
行業熱點
【基金產品】
5、【動力煤期貨大跌“翻倍基”能源化工ETF跌停】監管“組合拳”瞬間起效,商品市場一夜變天。10月20日,煤炭期貨、股票上演跌停潮。相關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同樣遭到重創,場內基金罕見跌停。而此前受益于動力煤期貨大漲,相關商品類ETF基金年內收益翻倍,份額則在一個月內暴增近3倍。
6、【消費賽道又香了?頭部公募扎堆布局新產品】10月以來,新基金發行近百只,其中,多家頭部基金公司扎堆發行消費類基金。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逐步度過壓力期,消費板塊明年或迎戴維斯雙擊,消費賽道有望成為全市場新的投資主線。
7、【6.7萬億元!今年權益類ETF成交額創歷史新高】隨著股票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市場總規模擴容和個人投資者占比抬升,在今年結構輪動加快的A股市場中,權益類ETF成交額和市場活躍度持續攀升。截至10月19日,全市場523只權益類ETF今年以來總成交額高達6.7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6.64萬億元的總成交金額,創歷史新高。
8、【港股投資機會凸顯公募密集發行港股基金】被貼上“價值洼地”標簽的港股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公募布局港股基金的步伐不斷加快,下半年以來已有30只基金先后啟動發行,同時,為了增強投資者信心,還有基金公司自購旗下新發基金。
9、【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獲批 4家公募拔頭籌】10月18日,易方達、南方、華夏、匯添富基金等4家公募巨頭旗下首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正式獲批,為投資者布局A股行業龍頭提供更加便捷的工具。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首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將成為又一個期現聯動的產品,為ETF交易者除申購贖回外提供了另一種對沖風險手段,將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投資機遇。
【基金公司動態】
10、【5家機構集體展業深圳基金投顧再添新軍】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近日,深圳地區中信證券(600030,股吧)、招商證券(600999,股吧)、國信證券(002736,股吧)、博時基金和招商基金5家機構通過試點公募基金投顧業務現場驗收,完成展業談話,正式開展公募基金投顧業務。這距離年中第二批基金投顧試點資格獲批,過去僅3個月左右的時間。
11【基金業“頂流”董承非卸任 未來大概率“奔私”】聚散離合終有時。興證全球基金副總經理董承非離職一事在市場瘋傳半年多后,昨日終于有定論。興證全球基金昨日晚間公告,董承非卸任基金經理,他管理的興全趨勢基金將增聘謝治宇和董理為基金經理,與原基金經理童蘭共同管理;興全新視野基金將由喬遷接任管理。
【券商動態】
12、【華西證券喜提公募牌照!證監會核準設立華西基金,6個月內完成組建,持有公募牌照券商及券商資管已15家】經過曠日持久的等待,華西證券終于喜提公募基金牌照,這也是四川省第一塊公募牌照。10月22日晚間,華西證券公告稱,近期,公司收到證監會《關于核準設立華西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批復》,核準設立華西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西基金”)。核準華西基金注冊資本為10000萬元人民幣,華西證券出資7600萬元人民幣,出資比例76%。
13、【第二批基金投顧試點券商展業推進差異大,更多券商尚在場檢“門外”,頭部券商雙證投顧人數優勢更明顯】繼第二批首家東方證券官宣獲批基金投顧可正式展業后,近日,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和國信證券也拿到正式展業“發令槍”,可以上線基金投顧業務了。據首批展業券商的基金投顧負責人介紹,試點正式展業需要滿足的條件中,有兩項與人員配合與員工業務能力有關,一是在基金投顧人員配備方面,需要同時具備基金銷售牌照和投資顧問牌照的人員才可展業;二是公司需要對全體具有雙資格的投顧人員進行全面業務培訓,并組織相應考試,確保投顧人員可滿足投資者對基金投顧業務的需求。
14、【基金公司被投訴量大增近九成!深圳證監局通報最新投訴情況,3家券商及3家基金公司投訴量居前】10月20日,深圳證監局發布三季度證券基金期貨糾紛投訴情況,平安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等券商投訴量居前,前海開源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等被投訴情況也較多。總體來看,三季度深圳局共接收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的投訴件933件,環比增加23.58%。各類經營機構中,證券公司被投訴量依舊最多,共508件,占比逾五成。從增速來看,基金公司被投訴量環比大增近九成。
15、【國聯證券51億定增落地,銀河、光大、中金等6家券商及財通等6家基金37億捧場,95%募足率行業領先】國聯證券本次定增共有23家機構入圍,包括銀河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證券6家券商以及財通基金、國泰基金、招商基金等6家公募基金。其中財通基金認購金額高達9.58億元,銀河證券認購金額5.71億元,分別是認購規模最高的公募基金和證券公司。
16、【花落高盛! 第二家外資獨資券商獲準予備案 瑞信、摩根士丹利、法巴等“鯰魚”也在等待進場】國際大投行在華布局再現新動作。10月18日,高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盛”)表示,中國證監會對其成為高盛高華證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盛高華”)唯一股東的事項準予備案。回顧此前,年內還有摩根大通獲中國證監會準予備案成為摩根大通證券(中國)(以下簡稱“摩根大通證券”)唯一股東,成首家全資控股國內證券公司的外資公司。
【期貨法】
17、【期貨法草案名稱擬調整為期貨和衍生品法草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19日聽取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于期貨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
【大宗商品波動】
18、【煤價調控打出組合拳期貨市場十大品種跌停】10月20日,受高層打出煤價調控組合拳影響,商品期貨市場“空氣彌漫”。錳硅、硅鐵、甲醇等10個品種聯袂跌停,并引發相關市場連鎖反應,商品基金中能源化工ETF亦直接跌停。
19、【保供政策雷霆出擊 動力煤期價聞聲回落】10月中下旬,北方地區已迎來寒潮天氣。異于往年的降溫幅度,使得民生采暖需求增長預期進一步加強。在多重保供政策推動下,國內煤炭供應量有所上升,相關期貨品種在經歷了前期的連續沖高后也出現了大幅回落。
機構觀點
大幅波動期貨品種:僅選取當周漲跌幅排名前三名,且周漲跌幅超過5%的品種
漲幅居前:
紅棗
瑞達期貨(002961,股吧):新季紅棗即將進入集中收獲季節,新棗優質棗價格相對堅挺,棗農對新季果收購價格預期偏高,但客商采購持謹慎狀態,買賣雙方心理變化分化。銷區市場河北地區一級灰棗主流價格在4.5元/斤,高價在4.70元/斤。不過隨著天氣降溫后,下游需求或逐步回升。整體上,目前紅棗市場多空因素交織,棗農與客商對新棗收購價格仍處于博弈階段,關注后市新棗收購價格及產量變化。操作上,CJ2201合約建議短期觀望為主。
蘋果
新紀元期貨:當前蘋果處于新果的收購期內,產區的情況,如產量、優果率等是影響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短期內價格仍會處于偏強的態勢,而一旦收購完入庫,最終決定市場整體走向的還是需求端。10月份收獲季節更多的是博弈新果的產量及質量,今年是質量預期差引發的上漲行情;11月上旬左右,隨著入庫結束之后,市場會把關注點轉移到庫存量、庫存結構以及后續的庫存去化情況上。目前蘋果期貨牛市波動還在深化,投資者需謹慎波動放大的風險。
跌幅居前:
焦煤
方正中期:當前焦炭供應難以大幅增加,需求在逐步改善的情況下,焦炭基本面悲觀預期在逐步改善。當前焦炭走成本端驅動的邏輯,在焦煤走弱的情況下,焦炭亦跟隨焦煤下跌而下跌。后期焦炭將隨著焦煤一起維持高位震蕩,預計震蕩區間為3200-4500元/噸。
動力煤
建信期貨:近期發改委對于煤炭價格打壓的力度和決心較強,使得動力煤盤面價格連續暴跌。但就目前動力煤的基本面情況來看,動力煤港口庫存仍處歷史低位,動力煤基差大幅擴大至800以上,從煤炭供給來看,供需矛盾難以短期緩解,現貨價格預計難有大的回落,動力煤價格有較大的反彈空間。建議關注進一步的政策面消息和市場情緒。
焦炭
華融期貨:目前焦企、鋼廠受環保等因素存在一定的減產、停產現象,焦炭供應仍然緊張,鋼廠需求偏低,但近期部分貿易商采購積極性稍有提升,焦企心態較好,預計焦炭市場或將穩中偏強運行。
大幅波動股票板塊:最多選取同花順(300033,股吧)行業當周漲跌幅排名前三名的板塊,且該板塊周漲跌幅超過5%。
跌幅居前:
景點及旅游
中銀證券:國外疫情未見拐點,出入境旅游暫未恢復,國內旅游迎來較大出游需求。受國內局部疫情影響,本地游、周邊游仍是疫下主要出游方式,有望成為疫后旅游業新潮流。今年國慶海南離島免稅業績增長勢頭強勁,中國中免也迎來免稅銷售額大幅增長,免稅行業引領國內旅游業平穩復蘇。紅色游等應景主題產品熱度再創新高,親子游、研學游需求受“雙減”政策影響有望增長。國內酒店預訂量同比增加明顯,高星級、度假型酒店受游客青睞。隨疫苗接種量提升和防疫常態化,文旅行業恢復邏輯不受短期疫情散發因素擾動,維持強于大市評級。繼續推薦免稅龍頭企業中國中免,推薦處于旅游恢復邏輯中的酒店、旅行社代表企業,并建議關注城市圈周邊旅游景區、主題公園等龍頭企業。
酒店及餐飲
安信證券:旅游目的地興旺拉動酒店需求增長,下半年全球酒店投資持續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