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021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1.35萬億元,比上年少3.44萬億元,比2019年多5.68萬億元。直接的說社融增量表現欠佳,甚至低于2020年同期水平。
光大銀行的觀點認為,社融增量低于去年,主要因為表外融資與直接融資少增影響,但與正常年份比較,社融31.35萬億元處于歷史次高,說明國內融資環境保持適度寬松。
綜合2021年的整體趨勢看,社融增量并不樂觀,多家券商的發布的研報表示是因為地產增長乏力,當下地產行業有望迎來“政策底”,似乎社融有望迎來回暖。
社融規模增長但增速放緩
1月18日,2021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 阮健弘在答記者問環節透露了一些消息。
對于社融增量的減少,阮健弘表示雖然2021年社融增量較20年減少3.44萬億元,但是2021年末,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是10.3%,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與名義的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從結構上看,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貸款保持平穩。2021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增加20.11萬億元,與2020年基本持平。
從科目上看,2021年債權融資較2020年有所減少,2021年政府債券融資是7.02萬億元,比上年少1.3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是3.29萬億元,比上年少1.09萬億元。兩者合計減少了近2.4萬億元。
阮健弘表示,政府債券融資的下降是因為2020年發行了1萬億的抗疫特別國債,2021年回歸常態發行。而非金融企業融資的下降是因為2021年股票融資增長較多,并指出2021年,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24萬億元,比上年多3434億元。
阮健弘還表示,由于2021年出現了表外融資的大量減少,故2021年,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項表外融資凈減少2.67萬億元,比上年多減1.35萬億元。
對于2022年,阮健弘稱,人民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房地產有望筑底
除了阮健弘透露的消息外,2021年的社融也呈現出了一些其他現象。首先是M2的回暖,在2021年4月后,M2的增速始終低于9%,但在2021年12月重新回9,社融規模存量增速也來到了10.3%,數家券商機構評價社融的回暖為“開門紅”。財信證券表示,由于財政后置效果顯現,企業債券和政府債券對社融 形成一定支撐,社融數據整體呈現緩慢修復狀態。
華泰證券認為,2021年12月與基建相關的政府債及企業債融資同比多增,推動社融同比增長微升。但另一方面,地產相關融資(包括開發貸、非標融資、甚至房貸)繼續偏弱,顯示地產相關的逆周期政策的力度和協調性均有待加強。同時,內需繼續走弱繼續拖累企業自發貸款意愿。具體看,2021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與新增社融均不及市場預期,而M2同比增速略超市場預期。
招商證券表示,當下居民置業意愿依然在轉弱,與新房銷售1月負增長擴大匹配。
從數據上看,也呈現了一些端倪,2019年-2021年,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分別為5.45萬億元、5.95萬億元、6.08萬億元,疫情較為嚴重的2020年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也出現了0.5萬億元的增長,但是相對較輕的2021年只實現了0.13萬億元的增長,增長下降明顯。
招商證券還預計,房地產銷售可能4月份見底,房價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從而判斷政策更友好。2021年三季度,房地產行業資金鏈壓力已經算歷史最差,比08年、11-12年、14-15年、18年都要差,預計四季度更差,同時方差角度比歷史放大,金融口的防風險壓力較大。21 年年度數據表現出來的房價上漲壓力變為下跌壓力,目 前 70 重點城市 80%城市環比下跌,離歷史底部的 70 城均跌還有那么一點點 距離,估計在一個季度左右出現均跌。
招商證券預測跨年后,按揭和開發貸在2022年一季度應該放量,但是因為民企信用修復難,預計需求端會有改善來彌補這個問題,預計部分基本面差、出險房企項目多的地方城市首付比例或有支持、改善型需求認房認貸政策或優化等,用于扭轉居民和債權投資人預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