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受集采預期利好政策集中釋放、醫藥板塊低配等因素影響,醫療器械估值逐步迎來重估。近日,醫療板塊全面爆發,醫療器械股繼續走高,新產業的股價也持續拉升。
作為化學發光領域龍頭,新產業在創業板上市之初,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相當亮眼。
2014年,新產業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20年5月12日,又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創業板上市之初,新產業股價屢屢創出新高。2020年5月29日,連獲12個一字漲停板終于打開漲停。
不過,新產業的在A股市場的輝煌來的快去的也快,公司股票在2020年10月15日,盤中創下最高價204.08元/股之后,便開始了震蕩下跌之路。這次,在行業集中利好的推動下,新產業股價能否就此走出低谷?
業績持續增長,和訊SGI評分呈上升趨勢
新產業2022年半年報評分為94分,在和訊SGI指數TOP30榜單中仍然排名第8。新產業的SGI評分較高,變化不大,整體有上升趨勢。
圖:新產業和訊SGI指數綜合評分
新產業評分穩定且處于上升趨勢,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業績的增長比較穩定。2022年上半年,新產業營業收入為14.17億元,同比增長15.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億元,同比增長32.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23億元,同比增長36.59%。
從2016年開始,新產業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一直保持增長。2016-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9.23億元、11.41億元、13.84億元、16.82億元、21.95億元、25.45億元。2016-2021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是4.52億元、5.38億元、6.94億元、7.73億元、9.39億元、9.74億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新產業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是試劑,其次是儀器及配套軟件。2021年,公司體外診斷業務占營業收入比重超99%,試劑類產品占營業收入超70%。從地區來看,公司的業務主要在國內,2021年國內營業收入占比為69.9%。
來源:新產業2021年年報
毛利率持續下滑,疫情為業績增長增添不確定性
最近一年多,新產業的股價持續下跌,處于低谷狀態。從公司自身來看,雖然業績沒有明顯的下滑,但盈利增速已經出現放緩的跡象。2016-2021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是4.52億元、5.38億元、6.94億元、7.73億元、9.39億元、9.74億元。從這組數據不難看出,2016-2020年公司凈利潤的增長較快,但2020-2021年增速明顯放緩。
事實上,新產業盈利潛力下滑的問題早有顯現。從毛利率、凈利率、加權凈資產收益率三個指標來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從圖中可以看出,公司的毛利率、凈利率、加權凈資產收益率三個指標都處于下滑的狀態。其中,毛利率和加權凈資產收益率自2018年開始一直在下滑,凈利率雖然在2022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與2018年相比依然較低。
數據來源:財報數據、同花順問財
從客觀環境來看,疫情不斷變化,不確定性很強。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對體外診斷行業產生了較大影響。一方面,新冠檢測產品銷售激增,尤其是核酸檢測產品和抗原檢測在疫情嚴重國家的需求較大,帶動了相關檢測產品的迅猛發展;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其他常規的檢測項目受到一定的抑制,影響了體外診斷行業常規業務的正常增長。新冠疫情存在不確定性,導致新冠檢測相關的產品需求也存在不確定性,這也為新產業的業績增長增添了不確定性。
疫情存在不穩定性,新冠檢測產品對于公司整體的業績拉升不能持續,新產業的主要賽道依然是體外診斷。在常規產品方面,新產業除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產品外,也將增加對生化儀器及生化試劑的推廣力度,提升公司在體外診斷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在二級市場上,新產業也算是經歷了大風大浪,12個一字漲停板得益于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公司盈利潛力下滑加之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又讓其股價經歷了低谷期。最近,行業利好集中釋放,新產業股價有一定的拉升,但短時間內仍然難以回到此前的巔峰狀態。